首页 > 科技资讯
2024
12-23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科技资讯
jinting
围观2355次
0条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3日 16:51:40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海底惊现神秘绿色毒液!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引发生化奇观

科技快讯中文网

   蒂姆·鲍威尔(Tim Powell),这位热爱深海探险的潜水员,在2010年上传了一段视频,记录了他在约20米深的海域中的一次意外经历。视频中,蒂姆的手指不慎被一条小海鳗咬伤,导致流血。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水下生物的不可预测性,也提醒了所有潜水爱好者在享受海底世界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这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潜水安全的关注。虽然海洋探索充满魅力,但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对于像蒂姆这样的潜水爱好者来说,了解和尊重海洋生物的行为习惯,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确保每一次潜水都能安全愉快的关键。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此时,他的血液并非我们常见的鲜红色或深红色,而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绿色,宛如翠绿的翡翠一般。 这种非同寻常的血液颜色引发了科学界极大的兴趣。这不仅挑战了我们对人类生理结构的传统认知,也为我们探索人体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发现能够帮助医学界解锁更多关于血液功能及其与健康关系的秘密。无论如何,这样的案例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仍有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理解。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潜水员流出绿色的血。图源:YouTube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其实不仅仅是人类,在深海中遭受攻击的鱼类,流出的血液也是绿色的。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有时候,潜水员在水下使用鱼枪捕鱼时,有时会发现中枪的鱼伤口处渗出绿色的血液。然而,当这些鱼被拉到岸上时,它们的血液却是红色的。这种现象可能与深水压力和水中低氧环境有关。在深水环境中,鱼类的生理状态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导致血液颜色的改变。这不仅揭示了海洋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也引发了关于深海生物如何应对极端条件的新思考。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深海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深海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策略的研究兴趣。随着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深入理解这些生物的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图源:YouTube

水下潜水员被海鳗咬伤,血竟变成绿色毒液

   图源:YouTube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待在岸边,只要是在浅海区域,被割伤的鱼流出来的血同样是红色的。

   图源:YouTube

   得说明的是,大多数鱼类的血液呈红色,因为它们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这种含铁蛋白质能与氧气结合,进而实现在体内的氧气运输。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会呈现红色,这也是为何多数动物,包括人类和鱼类的血液在陆地上观察时都为红色的原因。

   图源:网络

   血的颜色,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深海高压环境下,血液颜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原子与氧气结合的程度。血液颜色从鲜红色(富含氧气)转变为暗红色(缺氧状态),这一现象反映了生物体对环境适应的奇妙机制。 这种变化不仅揭示了生命如何在极端条件下生存,还展示了生物学上的精妙平衡。例如,在深海这样极端的压力环境中,生物体需要特殊的生理结构来适应周围的压力和低氧条件。而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呼吸系统高效地向血液输送氧气,使我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变化。这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生物进化的奇迹之一。

   但我们得知道,不管什么颜色,都是从眼睛看到的。中学的物理课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因为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红色血液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其他光谱,反射了红光。

   图源:网络

   在深海下,红色血液在某些水下特定光线条件下看起来呈绿色,这并非血液颜色真正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光线条件和人类视觉感知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涉及的主要因素包括:水对光线的吸收特性、人眼对色彩的感知机制以及血液的颜色反射情况。

   在水中,光的吸收现象确实与不同波长的光线有关。这种吸收主要由水分子本身以及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矿物质等物质,还有悬浮颗粒所引起。我个人认为,理解这些光学特性对于环境科学和水下探索领域非常重要。例如,在水质监测中,光的吸收可以作为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此外,在设计深海探测设备时,了解光在水中的传播和吸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光来获取海底信息。总之,光在水中的吸收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人类理解和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工具。

   当太阳光线进入水中时,由于红光具有较长的波长,其能量相对较低,更容易被水中的分子和其他物质吸收,并转化为热能,而非继续前行。因此,在达到某一深度之后,大部分红光已被水吸收,而蓝光和绿光等短波长光线则仍能穿透水中。

   图源:网络

   在深海环境中,由于光线无法穿透到较深的水层,人类视觉感知颜色的能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通常帮助我们识别各种颜色,但在这种环境下,只有蓝光能够到达较深的水域。这就意味着,缺乏足够的红光,使得红色物体在深海中几乎不可能被正常观察到。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奇妙之处,也提醒我们在探索未知环境时需要依赖更多的科学仪器和技术手段,而不仅仅是依靠我们的感官。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人血的漫反射特性。研究表明,在自然光条件下,人的血液不仅反射大量的红光,还微弱地反射一些绿光,如下图所示。

   人血的漫反射率,血细胞比容为 33%,氧饱和度为 100% 图源:Christopher S. Baird

   所以,在深海中,由于缺乏红色光源,血液呈现出绿色。

   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智能手表采用绿光LED进行心率监测。绿光对于检测血液流动的细微变动更为敏锐。当绿光照向皮肤和血管时,血液量的轻微变化会引发反射或透射光线强度的差异,进而可通过解析这些变化来测定心率。

   图源:junkie

   假如在深海中,潜水员不依赖自然光线,而是使用自带的人工照明设备,例如一个潜水手电筒,来照亮自己受伤的手部,就会观察到自己的血液重新呈现红色。

   这也是为什么深海动物大多都是红色的。比如单棘躄鱼,就是可爱的红色。

   图源:SCHMIDT OCEAN INSTITUTE

   在深海中,由于红光几乎完全被深海环境所吸收,红色动物在这种条件下几乎呈现出黑色或完全透明的状态。这种颜色特性使它们对捕食者来说几乎隐形,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伪装方式。红色在深海环境中变得极为难以察觉,从而使这些生物能够更有效地避开捕食者的注意。

   (你在图中看到红色,是因为有辅助光源的影响,在自然光线下则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红色的仿鲸 图源:Kunio Amaoka

   另外,深海环境中的生物需要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包括低温和高压。尽管红色在保温或能量吸收方面可能作用不大,但它可能与这些生物体内的特定化合物有关,这些化合物能够吸收并利用周围环境中极其微弱的光线。

   如果你在某款游戏中看到了绿色的血液,那肯定与科学没有任何关联了……

   参考文献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819275/

   [2]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nimals/article/walking-fish-deep-sea-new-species-chile

   [3]https://opg.optica.org/as/abstract.cfm?uri=as-59-6-826

   策划制作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作者|苏澄宇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news9999.cn/arts_content-1025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快讯中文网-www.news9999.cn)
最新发布 360携手常州打造智能网联新高地 周鸿祎亲临见证签约并观战苏超  2025-08-17 21:17:57 17.5米巨龙穿江!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震撼贯通  2025-08-17 21:03:18 AG600批产第二架机首飞成功,国产大飞机再添新成员  2025-08-17 21:01:04 鸿蒙崛起!央视发声:自主系统才是破局关键  2025-08-17 20:44:44 Intel 10A工艺将启航:2028年迎战1nm极限  2025-08-17 20:39:09 赛场上机器人‘罢工’,程序员‘躺平’:赛后瞬间暴露科技人的疲惫日常  2025-08-17 20:21:51 宇树科技G1再破纪录!人形机器人100米障碍赛狂飙33.71秒夺金  2025-08-17 20:09:35 具身天工 Ultra 创百米新纪元,人形机器人首夺飞人桂冠  2025-08-17 20:06:35 人形未来,北京启航——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震撼登场  2025-08-17 20:06:07 高配手机成主流,京东818手机节补贴来袭!  2025-08-17 20:05:32 鸿蒙启航2025:青春力量点燃未来科技之光  2025-08-17 20:04:08 5G-A赋能苏超黄金时刻,开启观赛新体验  2025-08-17 19:58:41 央视曝光充电宝黑市回流;小鹏P7鹏翼门首现线下;沈海高速惊现禁用辅助驾驶警示牌  2025-08-17 19:58:39 腾讯:未雨绸缪,囤积充足GPU芯片应对潜在挑战  2025-08-17 19:48:42 F-15D战机滑行突发奇险,后座飞行员意外腾空弹射惊呆众人  2025-08-17 19:47:59 中国队力克德国,问鼎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足球巅峰之战  2025-08-17 19:46:44 天玑9400强势来袭,联发科2024年登顶中国高端芯片三成市场  2025-08-14 07:10:28 苹果 iPad 维修政策大变革:首推到店维修,收费透明化引关注  2025-08-14 06:51:20 全球首台相控阵CT亮相!成像清晰度媲美解剖,国产科技再破纪录  2025-08-14 06:51:18 腾讯视频VIP月费或涨至38元?官方回应来了  2025-08-11 20:58:16 苹果独占六成市场,高端手机战场再掀波澜  2025-08-11 20:18:42 美国禁令新变招:AI芯片出口附15%抽成条款  2025-08-11 20:16:17 英伟达H20利润15%将流入美国,中国或可反制要求对等回馈  2025-08-11 20:06:49 未来家庭新成员登场!镜识科技携三款智能机器狗震撼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  2025-08-11 20:04:13 AI裁员潮来袭!毕业生失业率飙升,这些岗位首当其冲  2025-08-11 19:57:56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5友情链接交换
文化潮流网  |  数界探索  |  文化新视界  |  深度文化说  |  智慧科技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2015-2025 科技快讯中文网 时光记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25016403号-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用户投稿  关于我们

页面执行时间0.0085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