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倦怠:近半英国年轻人追寻线下生活的新潮流
近日消息,根据英国《卫报》5月19日的报道,一项最新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接近半数的年轻人表示他们愿意生活在没有互联网的世界里。调查还显示,大约七成的16至21岁的年轻人在使用社交媒体之后会感到自我评价有所下降。这一结果让人不禁思考,尽管数字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可能对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项调查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无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社交媒体也可能让年轻人陷入比较与焦虑的泥潭。尤其是在这个“完美滤镜”主导的虚拟世界里,频繁接触他人精心包装的生活片段,很容易让人对自己的现状产生怀疑。因此,如何引导年轻人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平衡线上与线下的生活,成为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更加健康的数字生态环境。
调查显示,有半数受访者支持推行“数字宵禁”(即限制晚上10点后使用特定应用和网站);同时,有46%的人坦言,他们倾向于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中成长。
调查发现,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每日花费超过四个小时在社交媒体上浏览信息。同时,有42%的人承认曾经向父母隐瞒自己上网的行为。
在网络世界中,42% 的人表示曾谎报年龄,40% 承认拥有“马甲”“小号”,27% 甚至曾假扮成另一种身份。
这些发现发布之时,英国科技大臣彼得・凯尔表示,政府正计划对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实施强制性使用时长限制。
英国国家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线上儿童安全政策经理拉尼・戈文德表示,虽然数字宵禁或有帮助,但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措施,单靠宵禁难以真正阻挡有害内容。“我们必须明确,光靠宵禁无法让孩子远离网络风险。他们在其他时间段依然会接触到这些内容,影响也不会因此减弱。”
她还强调,推动儿童使用“更安全、成瘾性更低的网络平台”已成为企业和政府的共同目标。这一方向无疑切中了当前数字时代的核心议题,即如何在保障技术便利的同时,有效减少其潜在风险。 从现实情况来看,互联网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社交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过度沉迷、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企业应当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安全性和健康导向。例如,通过优化算法减少低质量或诱导性内容的推送,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长提醒等措施,真正实现科技向善。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需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来规范相关企业的行为,并加大对家长及学校关于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的投入。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构建一个既开放又可控的网络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在数字世界里健康成长。 总之,“更安全、成瘾性更低”的网络平台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创新举措落地实施,为下一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成长空间。
本次调查由英国标准协会发起,共有1293名青少年参与。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曾向陌生人透露自己所在的位置,这一比例达到了27%。 在我看来,这个结果令人担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如今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让年轻人能够轻松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但也增加了潜在的风险。27%的受访者选择向陌生人公开位置信息,这表明部分青少年可能对网络隐私保护意识不足,或者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足够的认知。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家长、学校以及相关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调查还发现,疫情之后,大部分年轻人都出现了上网时间明显增加的情况,其中四分之三的年轻人坦言自己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变长,同时有68%的人觉得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5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