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新时代:我国量子芯片设计工业软件迈入五代里程碑
5月31日消息,据相关媒体报道,安徽省量子计算芯片重点实验室宣布,本源量子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本源科仪自主研发的量子芯片设计工业软件“本源坤元”近期完成了第五次重大技术升级。此次突破表明我国在量子计算核心工具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芯片设计对EDA软件的高度依赖使得这一领域成为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卡脖子”的问题最初正是从EDA软件开始显现的。在量子计算的时代背景下,Q-EDA作为量子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其自主研发已逐渐成为破解技术壁垒、把握产业发展机遇的重要突破口。
自2022年“本源坤元”问世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以来,这一系列量子设计软件始终以“大规模、高精度、自动化”为核心发展方向不断突破创新。最新发布的版本在72比特量子芯片的设计任务中表现尤为突出,仅用时6分50秒便完成了完整的版图绘制,相较于此前版本效率大幅提升。 在我看来,“本源坤元”的快速迭代不仅体现了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实力,更彰显了国产软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潜力。从填补空白到实现性能飞跃,这一成果无疑为我国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希望这类自主研发的工具能够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让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从中受益。同时,也期待其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为全球量子计算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本源坤元”第五版的核心亮点在于布线灵活性的显著提升。它通过创新技术,在空间极限场景下实现了全自动布线功能,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同时,还提供了多种实用的半自动修线工具,让用户在享受高效设计的同时,也能根据需求调整细节,确保操作的自由度与精准性。这一版本的推出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在我看来,这种既注重效率又兼顾个性化需求的设计理念,无疑是未来科技产品发展的方向,值得行业内外的关注与期待。
经过四年的精心布局,本源科仪在量子芯片领域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中国在量子芯片这一关键赛道上展现出强大的自主能力,不再畏惧外界的“卡脖子”行为。此次软件升级不仅攻克了大规模量子芯片设计的技术难题,还实现了千万级网格量的建模与量子芯片参数的精准数值计算,这无疑为我国在量子计算的核心技术环节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持续进步,也展现了国产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的决心与能力。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技术突破的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全球量子计算的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据悉,本源科仪为本源量子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本源量子凭借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以及自主研发的工业母机等设备,已经建立起自主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生产制造体系。基于这一制造体系,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全球范围内已累计获得超过2800万次的访问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0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