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路上,轻盈前行!柔性密封舱开创空间探索新纪元
科技快讯中文站
11月21日,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透露,由该集团五院研发的充气式柔性密封舱,在实践十九号卫星的在轨飞行试验中顺利完成了测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时也为未来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提供了新的可能。充气式结构的应用能够显著减轻航天器的质量,提高有效载荷比例,从而降低发射成本。此外,柔性密封舱的成功试验也为长期太空居住环境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
9月27日18时3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实践十九号卫星,这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其顺利送入预定轨道。10月11日10时39分,该卫星顺利回收,实现了技术试验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显著进步,也展示了我国在空间探索领域持续投入的决心。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能够大幅降低太空任务的成本,提高效率,这对于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这次成功的发射与回收也为未来更复杂的太空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竞争力。
据悉,充气密封舱是一种由柔性蒙皮复合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密封舱,发射时处于压缩折叠状态,入轨后充气展开。
它具有重量轻、折叠效率高等优点,是大型空间密封舱体建造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密封舱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是我国载人密封舱研制的龙头单位,先后突破了刚柔连接、折叠与展开、空间环境防护等关键技术,与联合研制单位完成了气密、碎片撞击、极限承压、振动、热真空等地面试验验证。
通过实践十九号卫星的飞行平台,进行了多项技术验证试验。这些产品在发射过程中经受住了严苛的环境考验,在成功入轨后,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关键操作,包括舱体解锁、充气、展开以及保压等动作。舱体的承压能力、气密性能以及舱内的温度环境均达到了预期的技术验证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在充气密封舱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 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的进步,还展示了中国在空间探索和技术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与创新能力。充气密封舱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未来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预示着我国航天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充气式密封舱首次成功飞行,其相关技术成果可为空间站建设及载人登月等重大项目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69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