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高海拔水电站大坝无缝结合,中国科技引领全球
2月13日的最新消息显示,在金沙江上,叶巴滩水电站的建设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这座特高拱坝工程备受全球关注,其施工质量也备受期待。令人振奋的是,到目前为止,叶巴滩水电站的大坝结构依然完好无损,未出现任何裂缝。 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叶巴滩水电站的成功建设,无疑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类似工程项目树立了新的标杆,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冬季混凝土浇筑中的温控防裂,一直被视为一道世界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已被中国成功攻克! 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卓越能力,更体现了中国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极端气候条件带来的挑战,中国的解决方案无疑为全球类似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对人类工程能力极限的一次超越。
国际上著名的美国胡佛大坝、埃及阿斯旺水坝、巴西/巴拉圭伊泰普水电站,都在建造过程中出现过裂缝,这不仅会削弱大坝的结构强度,还会降低承压能力。
叶巴滩水电站坐落于四川白玉县与西藏贡觉县交界处的金沙江上游河段,该地区以其“低温、高海拔、大温差、高边坡、高拱坝、高地应力、冬季漫长夏季短暂且春秋短促”等气候特点而著称。
同时,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平均气温为9.2℃,最高温度达到37.1℃,而最低温度则降至-23.5℃。此外,该地区日照时间较长,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较快。
如此种种,都大大增加了裂缝的风险。
气肋膜
据介绍,在寒冷的高海拔地区建造“无缝”大坝,关键在于精准地控制温度,为此建设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充满想象力地给大坝搭建了一个“空调屋”。
为了保温,团队引入了气肋膜技术,在模板和上下游坝面喷涂聚氨酯,并在舱面及横峰面铺设塑料薄膜,从而保持湿润环境。
同时,该设施还安装了三层“保温被”,并在表面增加了热风机等加热设施,以确保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外界极端天气的影响,还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创新措施,既保障了内部环境的稳定,又兼顾了环境保护的需求。
2024年1月,叶巴滩水电站的相关技术研究荣获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铺设“保温被”
铺设冷却水管控制坝体温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6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