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航空智能新时代的面纱
2025年2月11日,360亿方智能携手四川大学服务管理研究所、宁波中科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爱分析等机构共同发布了《航空AI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行业内首份全面剖析人工智能技术与航空产业深度整合的报告,《白皮书》从技术趋势、行业挑战、应用场景及实施策略等多个角度出发,为航空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全方位的蓝图,标志着中国航空业正步入“AI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图-《航空AI白皮书》
据了解,《白皮书》全文超过4万字,共分为9个章节,全面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业的应用实践。该报告涵盖了收益管理、客户服务、运营优化、安全管理等八大核心领域,并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指南以及国内外多家大型航空公司的真实案例。其目的是为航空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和技术供应商提供决策支持,助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航空业迎转型契机
当前,中国航空业正处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机遇期。
政策层面,国家“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智慧民航”的建设目标,要求深入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民航体系。自2023年起,民航局陆续发布了《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等相关文件,旨在通过顶层设计加快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在技术方面,以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迅速发展,其技术突破为航空业复杂场景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外,业内专家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技术的兴起,将显著减少航空业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促进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
AI重塑航空未来,让知识成为生产力
发布现场,360亿方智能总经理彭际华对《白皮书》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提到,上世纪“热水瓶换飞机”的商业事件打开了航空行业的蓬勃发展之路,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将是推动航空行业新一轮增长的“热水瓶”。目前,航空公司、机场等企业也正积极探索业务智能化,覆盖从营销和服务管理、运营与安全管理、飞机维修到人员培训的航空运营全流程。
在AI落地方面,彭际华提出360亿方智能面向航空行业提供“存智一体”解决方案,联接航司私域知识与大模型;同时全面接入DeepSeek,提供高速专线、深度适配应用、私有化部署等服务。以飞机维修为例,传统方案依赖人工经验且缺乏有效工具,而AI驱动的智能维修知识库可智能化管理历史维修材料,并实时监测潜在隐患,进行预测性分析,大幅度提升飞机维修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他进一步指出,360亿方智能已服务多家头部航司,助力客户在故障维修、智能客服等重点场景上实现50%以上的效率提升。
AI作为一项技术能力,只有与航空行业的实际场景相融合才能碰撞出经济价值,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航空收益管理。
对此问题,四川大学服务管理研究所所长罗利教授指出,航空行业传统的收益管理面临一个主要挑战: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行为面前,其决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存在明显不足。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特别是在超售策略优化、运价评估以及经营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以北欧航空为例进行说明,北欧航空与Amadeus合作开发了一套先进的收益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实时销售数据进行需求预测,使航空公司的需求预测能力提高了33%,从而帮助航空公司更有效地调整定价策略和库存水平。 罗教授还提醒,航空公司应高度重视在AI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数据安全风险,如旅客个人信息、航班运营数据以及飞机性能参数的安全保护,确保这些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这种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水平的做法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趋势。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航空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但与此同时,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未来航空公司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AI在航空收益管理上的应用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此。随着技术的进步,AI已经开始渗透到航空业的各个角落,从航班调度到客户服务,再到飞机维护预测。例如,通过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AI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航班延误的可能性,并及时调整飞行计划,从而减少对乘客的影响。此外,AI还能帮助航空公司优化航线网络,提高运营效率,最终实现成本节约和收入增长。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航空公司的竞争力,也极大地改善了乘客的旅行体验。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应用,这将使整个航空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建设越来越注重价值创造,大模型因其能够激活数据价值、提升AI自主决策能力而备受瞩目。爱分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张扬预测,2025年企业AI大模型支出预计将达到238亿元,市场增速将达到100%,成为企业IT预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实际应用方面,某央企开发的数智董事会平台,通过大模型赋能,为董事会办公室提供了涵盖议案与会议管理、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关系等环节的全面解决方案,确保了合规性。然而,AI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回复准确性、数据与知识的质量、合规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企业对大模型的预期收益也逐渐趋于理性。随着技术的进步,2025年消费级AI手机将逐步成熟,端侧大模型将更多地应用于企业场景,RAG工程化也将不断完善,有望显著减少“幻觉”现象。张扬指出,企业应合理规划大模型的落地路径,加强能力建设和应用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以应对各种挑战,从而更好地利用大模型推动数字化转型。
未来展望:智慧民航、可持续生态、低空经济
展望未来,航空业未来的进展将主要集中于三大方向:智慧民航的深入发展、绿色航空的快速推进以及低空经济的兴起。
首先,在智慧民航领域,随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和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发展,航班调度和机场运营等核心环节有望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从而大幅提升行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绿色航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AI优化燃油使用和航线规划,不仅能够帮助航空公司减少燃油开支,还能为全球碳减排目标作出贡献。另外,在AI技术的推动下,低空经济凭借无人机物流和空中出行等新兴业态,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将形成一个价值数万亿元的新市场。
正如《白皮书》提及的:“航空业的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唯有拥抱AI,方能驭风而行。”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社会需求,航空业必须积极采取行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对航空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未来,我们期待看到航空业能够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不仅是航空业的新时代,更是整个社会迈向更智能、高效、绿色未来的缩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77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