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 强援加盟,开源鸿蒙与安卓生态齐头并进,硅谷传奇 Jim Keller 引领下一波开源革命
不知道家友们,有没有听说过 RISC-V?
RISC-V(读作“risk-five”)是由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教授领导的团队于2010年推出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设计理念。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允许自由使用,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设计、制造和销售基于RISC-V的芯片和软件。这种开放性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还推动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此外,RISC-V在架构设计上的简洁性和模块化特性,使其成为许多应用领域的理想选择。这表明,通过采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技术标准,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发科技界的创造力,加速技术进步。 这种开放性的模式对于促进技术和市场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和制造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如今,Jim Keller,这位被众多硬件爱好者誉为“硅仙人”的技术大牛,最近也加入了RISC-V阵营。这无疑为RISC-V架构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随着Keller的加入,我们有理由相信,RISC-V在未来几年内将在处理器设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 他的到来不仅会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加入这一开源社区,还可能加速高性能RISC-V芯片的研发进程。这对于那些希望减少对传统架构依赖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RISC-V以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著称,Keller的加入或将推动这一平台走向更广泛的商业化应用。
2 月 26 日,Jim Keller 在 X 上宣布加入 AheadComputing 公司的董事会。
这家公司专注于打造 RISC-V 生态系统,包括 CPU、AI、支持 IP 及软件等。
作为一名在英特尔、AMD、苹果、特斯拉多次主导架构设计的“硅仙人”,Jim Keller认为“开放的RISC-V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没有任何限制。”
RISC-V架构的芯片如今已在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以及边缘计算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对网友对于高性能RISC-V CPU在笔记本上应用的诉求,Jim Keller表示该工作已经在推进中。
其实,模块化笔记本电脑品牌Framework宣布,其推迟一年之久的RISC-V主板终于在本月初正式发售。
这款采用赛昉JH7110芯片的产品配备了四个SiFive U74 RISC-V核心,并且配置了8GB LPDDR4内存,售价为199美元。这一配置在同等价位的产品中显得相当有竞争力,对于那些寻求高性能RISC-V架构设备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市场上的选择,也进一步推动了RISC-V生态系统的普及和发展。
尽管它的性能水平仍停留在“单片机”的阶段,与大众期待中的那种能够胜任生产力任务,并且能够在性能上与Arm和x86架构一较高下的产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种芯片在当前的表现虽然未能达到市场和用户的高要求,但它代表了技术发展的一个阶段,未来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优化,有可能逐步缩小这一差距。对于追求高性能计算需求的用户来说,目前可能需要寻找其他更成熟的解决方案。不过,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为未来的改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预示着该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截至2023年底,RISC-V IP核的全球出货量已达到惊人的130亿颗,仅仅用了14年时间便完成了ARM耗时30年才达成的目标。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RISC-V架构在市场上的迅猛发展势头,也反映了其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效益方面的显著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加入RISC-V阵营,该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并对整个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在 RISC-V 协会最高级别的 Premier 成员中,除了英特尔、英伟达、高通这些芯片“巨头”,我们也能看到华为、中兴、阿里、腾讯等大量中国公司的身影。
我们中国厂商的 RISC-V 芯片,已经在不少开发板中搭载。
不仅有这些供发烧友把玩的开发板,RISC-V 的商用进展也不慢。
在2025年的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阿里达摩院宣布其首款服务器级CPU玄铁C930即将于3月开始交付。这一消息无疑为国内芯片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变得尤为重要。玄铁C930的推出不仅标志着国产高性能处理器的新突破,也为国内企业在服务器领域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期待这款产品的实际表现,相信它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 SPECint2006 测试中达成 15 / GHz 的 IPC,已经超越了 Arm 的 A78 核心(约 12 / GHz),Zen 2 等老 x86 核心,达到了 13 代酷睿的水平。
对于新兴平台而言,硬件固然重要,但构建生态系统更为关键。
目前 RISC-V 芯片能运行的,远不止那些离我们普通用户十分遥远的 Linux 发行版。
在安卓领域,玄铁的 AOSP 镜像中现已预装 F-Droid 客户端,其团队完成了约 1500 个 App 的移植,涵盖系统工具、图形图像、音视频软件、交通出行、办公软件、输入法、开发工具等类别。
除了安卓,RISC-V 还能跑开源鸿蒙。
目前 OpenHarmony 已经对不少 RISC-V 开发板提供了主线支持。
2月20日,进迭时空SpacemiT推出了其首款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与OpenHarmony 5.0开源鸿蒙操作系统打造的“双开源”解决方案——MUSEPaper。这款产品的发布标志着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在开源生态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在软件和硬件协同创新方面的实力,也为未来更多基于开源技术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科技产品能够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推动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道路上迈出的坚定步伐,有助于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科技生态环境。同时,这也为全球开源社区贡献了来自中国的智慧与力量,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MUSE Paper 搭载进迭时空的 K1 八核处理器,支持开源鸿蒙 5.0 系统。
尽管其仍是一部为开发者准备的产品,但从开发板走向平板电脑,也说明 RISC-V 设备离我们消费者越来越近了。
从数十亿计的芯片出货量可以看出,RISC-V在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领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我们日常使用的消费电子产品中,很有可能已经采用了RISC-V的处理器内核。
RISC-V架构的芯片也在逐步进军高性能市场,未来有望应用于我们常见的消费电子设备乃至服务器的主CPU上。
与Arm和x86等架构不同,RISC-V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新领域,中国的力量正在从追随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
就连设计过多款经典产品的“硅仙人”Jim Keller,也决定投身于开源的广阔天地,RISC-V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0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