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智能革命:人类神经元与硅基芯片的完美融合
3月7日消息,澳大利亚初创企业CorticalLabs在MWC2025展会上推出了“全球首例可编程部署的生物计算机”CL1,该计算机融合了硅基芯片与人类神经元技术。
CL1声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智能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比传统的人工智能更为灵活和易于进化,而且在耐用性和节能方面也表现优异。 从当前的技术趋势来看,CL1所宣传的功能确实抓住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点。灵活性和可进化性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CL1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此外,考虑到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其宣称的耐用性和节能特性无疑会吸引那些寻求降低运营成本的企业。不过,这些说法还需要更多实际案例和第三方验证来证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大脑芯片(或生物合成智能-SBI)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即将神经元在传统的电子领域所使用的硅芯片上进行培养。这一技术旨在创建一种生物电子接口,该接口具备生物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Cortical Labs 早在 2022 年就开发了一种概念技术,在芯片上培养了 80 万个“人类和老鼠的神经元”,并放置在一个模拟环境中。经过强化学习循环后,该设备仅用 5 分钟就学会了玩街机游戏 Pong。
随后,该团队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研发功能性生物计算机。CL1装置是一个巨大的箱子,内部装备了所有必要的系统,以确保人类脑细胞的存活,并使其能够与电子芯片进行互动。 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标志着科技领域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也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无限可能。通过结合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这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计算机的理解。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伦理和安全方面的考量,比如如何保障实验中使用的脑细胞来源合法与道德,以及如何防止此类技术被滥用等。
该设备不仅包含电波过滤系统、媒体存储空间、混合气体循环泵,还配备了温度控制系统。每个CL1单元配置了30个片上脑机接口,整机的功耗在850W到1000W之间。这一设计展示了现代科技在神经科学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对于需要高精度监测和控制环境条件的研究。它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创新工具问世,这无疑会大大推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这台创新的生物计算机具备全面的可编程能力,且能够在不依赖任何外部设备的情况下独立运行。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其内部的神经网络展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构,并且能够实时地在电极之间建立新的连接。 这种技术的进步无疑为未来的计算领域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它不仅展示了生物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还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计算方式的认知。这种自组织的特性意味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迎来革命性的突破,同时也带来了对于伦理和安全方面的考量。
首批CL1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上市,起售价为35000美元(备注:当前约25.4万元人民币)。鉴于其较高的价格,CorticalLabs还推出了一种“湿件即服务”(WaaS)的方案,客户可以选择通过远程访问云服务来租赁使用时间。
MWC 2025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专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2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