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AI时代的大门:武汉大学引领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大潮
3月7日,武汉大学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宣布,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本科招生规模,计划招生7300人。此次扩招的重点将放在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上,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举措表明武汉大学积极应对未来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通过优化招生结构,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此外,这也体现了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方表示,2025年将增设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数智创新、机器人设计、文化数字化等微专业,旨在满足国家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重要需求,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根据之前报道,本月内,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宣布将增加本科招生名额。
清华大学: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清华大学计划在2025年有序扩大本科招生规模,新增约150个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清华大学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旨在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还将进一步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清华大学此举充分体现了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未来科技领域人才需求的精准把握。通过设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清华大学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无疑将为中国未来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上海交大:近日,该校宣布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特别关注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领域,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的招生规模。目前,学校已建成首批357门AI课程,并新立项建设168门AI课程及15个跨学科AI微专业。 这一举措表明学校正积极应对当前科技发展的需求,通过增加招生名额和丰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尤其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反映了教育机构对于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响应和责任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3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