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入围门槛提升,复旦大学招生政策大变革!
3月11日,有报道称复旦大学计划在校庆120周年之时,发起一项名为“教育教学3.0版”的深入改革,旨在形成文、理、医、工“四轮驱动”的新型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术发展路径的全面提升。
这一改革被视为复旦大学面临的“第三次机遇”,标志着该校在高等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不仅体现了复旦大学致力于提升自身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决心,也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向着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样的改革无疑为复旦大学赢得了新的竞争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此番改革不仅是复旦大学内部发展的需求,也是对中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趋势的一种积极回应。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复旦大学正在逐步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等学府。这对中国其他高校同样具有启发意义,表明了只有持续改革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校方公开信息,此次改革将对学科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文科招生比例将从原来的30%-40%下调至20%,同时,现有的工科学院将被拆分为6个创新学院,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此举旨在培养具有更强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阐述改革计划时表示,学校自2013年开始试行的“准聘—长聘”制度将在本次改革中继续深化。在准聘阶段,学校将引进一批优秀的年轻学者,并在6年的严格评估后,表现突出者可通过长聘制度留任。为了杜绝“躺平”现象,学校还将设立后续激励机制,以保障教师们的持续创新能力。
金力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核心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随着知识差距逐渐缩小,教育应该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促使教育领域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与模式。
金力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实践与思考,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这一理念不仅契合了全球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为复旦大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0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