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AI未来,开启智能革命
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再次聚焦“AI教育”,将其对这一领域的思考和实践整理成建议并提交大会。这已是刘庆峰连续第六年为“AI教育”提出建议,他始终怀揣着同一个目标: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借助“AI外挂”获得更好的教育。 刘庆峰认为,教育应当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之上的新一代人才。因此,他持续关注并推动相关议题,希望以此助力实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科技带来的教育变革。
近年来,因材施教一直是中国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刘庆峰通过多年来的创新实践深信,“AI教育”在提升教育公平性和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重复性和规律性工作将逐渐被机器取代。那么,在AI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刘庆峰认为,AI时代的理想人才应该是懂得如何使用AI工具,并能熟练应用AI技术的人。 刘庆峰在今年特别关注了“AI教育”的发展方向,他提议应系统地构建适应AI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欧盟和美国已经将AI基础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中国在这方面也不应落后。刘庆峰强调,面对未来社会对AI技术的需求,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下一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观点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AI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将AI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加强AI教育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在建议中,刘庆峰建议采取三项措施:首先,将人工智能能力融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跨学科思维和人机协作等关键素养的培养框架,并在各类人才选拔过程中考察学生运用AI工具的创新能力;其次,梳理从中小学到职业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全学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增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最后,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标准,深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由于生均经费有限且支出结构较为传统,基础教育阶段在开发和应用AI教学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刘庆峰建议,应该优化生均经费的支出结构,确保为“AI教育”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 这一建议不仅反映了当前教育经费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优化生均经费的使用,不仅是解决现阶段AI教育资金不足的关键,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合理调整经费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需求,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学生。
具体该怎么做?刘庆峰认为,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在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里提升AI投入比例,将“智能教师助手”“AI课程开发”等纳入生均公用经费支持范围,并将“智能学习终端”“智能教师助手”等教育AI应用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同时,他还提出,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用于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刘庆峰关于“AI+教育”的思考,与国家战略部署同频共振。
为加速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我国坚持不懈地推动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育质量,这些年,更是积极引导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核心场景深度融合。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科大讯飞始终面向国家教育重大命题,坚持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为全学段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以刘庆峰此次关注的AI通识教育为例,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以“AI课程为核心,AI教具为基础,AI服务为保障”,培养中小学师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鉴赏力、理解力、应用力”。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已在全国4500余所学校落地生根,覆盖28个省级行政区域(含港澳特别行政区),授课教师8000余人,服务师生超200万人。在苏州,当地100余所学校建设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已常态化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并积极探索小、初、高与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的贯穿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苏州特色人工智能教育格局,为全国AI通识教育的推广应用提供优秀经验。
于刘庆峰、在科大讯飞,“培养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的新人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他们坚持构建覆盖全学段、全场景的智慧教育生态,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的温度并不取决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而是它能托起多少双渴望知识的翅膀。在AI点亮的未来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数字化的阶梯,迈向知识的星辰大海,成长为推动未来的“新人类”。 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展示了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科大讯飞的努力不仅仅是提供先进的技术工具,更是在为下一代的成长铺路搭桥。这样的实践不仅提升了教育的质量,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9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