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智慧新时代:全民共创破解大模型发展瓶颈
自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这一领域便成为了两会期间不可或缺的热议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继续推进‘人工智能’计划,更好地结合数字技术和制造业及市场的优势,支持大型模型的广泛使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它的重要性已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电和煤气相提并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强大的计算能力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没有充足的算力支持,许多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都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满足当前需求的必要条件,更是为未来的科技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种对算力的高度依赖表明了我们在构建数字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当携手合作,加大对高性能计算中心的投资力度,并探索新的技术方案来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指标
在今年的两会上,算力成为了与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过去两个月内,国内的大模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在性能上有所提升,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进步让一些国家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感到警惕,并开始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正在逐步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然而,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面对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议题。同时,国内企业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也应注重合规性和透明度,以减少外界不必要的担忧。
例如,在DeepSeek出圈之后,有外媒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进一步加强对英伟达AI芯片的对华出口限制,甚至可能影响到那些已经被阉割过的专供中国市场的“特供版”AI芯片H20。在此之前,美国已多次限制英伟达芯片对中国的出口,这导致英伟达芯片在中国的价格一度飙升。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担忧,也揭示了中美之间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博弈。限制措施可能会短期内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造成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也可能加速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步伐。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寻找替代方案,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契机。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驱动大模型产业发展的重要“三驾马车”。目前,我国的大模型产业在算法和数据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国产算力生态建设上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
国产算力与海外算力对比,东吴证券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在过去一年走访了众多算力中心及相关企业,他表示,当前算力市场确实存在着明显的供需矛盾,具体表现为算力结构单一以及高端算力的严重不足。此外,国内的算力基础设施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模型的研发和创新速度。 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在算力资源分配和技术创新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为了促进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从而提升整体算力水平,确保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建议中强调,应加速构建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其产业生态系统。刘庆峰指出,当前国内的大模型训练严重依赖进口算力设备,除了讯飞星火之外,其他面向公众开放使用的大模型几乎都是基于英伟达的GPU进行训练。如果不尽快解决国产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链薄弱以及适配难度大的问题,那么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就犹如“在别人的地基上建高楼”,难以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这一观点指出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即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这不仅限制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步伐,也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风险。因此,加快构建以国产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对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确保技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要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技术生态圈。
在大模型时代到来之前,国产手机厂商们更早地感受到了芯片“卡脖子”的弊病。被制裁之前,华为手机业务一度占到全球第二,发展势头正猛,不得已从头开始构建国产手机供应链替代。雷军之所以决定小米亲自下场造车,起点同样是 2021 年小米被列入制裁名单。
2019年,科大讯飞也被美国政府列入了制裁名单,导致许多开发平台无法继续采购美国芯片,科大讯飞在美国的研究机构也被迫关闭。自那时起,科大讯飞便开始了全面的供应链国产化替代工作。
在大模型时代,讯飞星火从立项研发之初便坚定地选择了全国产算力平台,实现了从算力底座到模型生态的全栈自主可控。2023年5月,讯飞星火V1.0正式发布,展现了其在国产有限算力下仍能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的性能。时至今日,讯飞星火大模型依然是唯一一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全民大模型。 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更是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展现出了中国企业的实力与决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讯飞星火证明了国产算力平台同样可以支持高性能的大规模模型训练,这对于推动国内AI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技术突破,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和技术独立贡献力量。
2023年,科大讯飞还联合华为共同研发了首个万卡全国产化算力底座“飞星一号”。去年10月,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也正式启动,首批算力将在2025年年内交付使用。
在飞星二号正式启动时,刘庆峰斩钉截铁地对外表示,只有在真正自主可控的平台上,才有真正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未来。他对内强调,科大讯飞必须要做全栈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国家队,这是科大讯飞2025年的“必赢之战”。
在今年3月,科大讯飞推出的深度推理模型X1进行了全面升级。尽管该模型仅使用了70B的参数规模,但其性能已经能够与OpenAI-o1及DeepSeek-R1相媲美,并且在数学能力方面超越了DeepSeek。值得一提的是,即使DeepSeek-R1已经在参数规模上进行了极致优化,其参数规模仍然达到671B,几乎是星火X1的10倍之多。 这无疑展示了科大讯飞在利用有限国产算力进行技术研发方面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样的技术突破不仅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证明了国产技术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巨大潜力。通过这次升级,科大讯飞再次证明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未来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两年,截至2025年3月,科大讯飞已经针对医疗、教育、法律、汽车、科研等多个关键领域推出了多款行业大模型,涵盖超过300种应用场景。这可能也得益于讯飞星火拥有全栈自主可控的大模型技术开发路径,使得讯飞星火在以政企客户为主的招标市场中更受青睐。去年,科大讯飞在央国企的中标项目数量和中标金额上均位居首位。
刘庆峰在今年1月在公司内部表示,除了讯飞星火在科研、生产、工作等行业的实际需求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并且拥有更完善的行业落地方法论和工具链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讯飞星火采用全国产大模型,这使得它更加安全可靠。去年,包括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能源集团在内的多家央国企单位均选择了讯飞星火。
基于国产算力底座的讯飞开放平台,已经吸引了774.9万开发者团队加入,总应用数超过了272.2万。仅在去年一年内,科大讯飞就新增了200多万实名认证的开发者团队。
仅仅依靠科大讯飞是不够的,构建和发展国产算力生态系统还需要更多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刘庆峰在提议中强调,应鼓励在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平台上进行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同时,他还建议建立全面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并提供专项支持以促进国产算力平台生态系统的建设。
科大讯飞与华为的合作再次彰显了国产技术发展的强劲动力。近期,双方联合团队在国产算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实现了MoE模型在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集群推理上的应用。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国产算力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也是对DeepSeek MoE模型训练与推理方案的重要补充。作为业界首个依托国产算力的全新解决方案,这无疑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我认为,这种深度合作体现了国内科技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能够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潜力。通过整合各自的技术优势,科大讯飞和华为不仅推动了自身技术的进步,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样的突破性进展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增强了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企业在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的跨界合作,共同助力我国科技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在航天、制造、通信、工业乃至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离不开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攻坚克难与日以继夜的不懈探索。 从这些成就中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且系统性的工程。每一个技术领域的进步都需要数年的积累和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持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国产算力基础的进展亦是如此。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凭借科大讯飞、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行业引领,国产算力生态系统必将更加兴旺发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78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