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未来,南京电信与华为共同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5G-A低空通信专网
3月14日消息,华为无线网络今日宣布,南京电信携手华为打造了业界规模最大的5G-A低空通信专网,成功实现从试点到规模商用的重要跨越,该网络已全面覆盖南京主要城区。
该网络通过部署数百个C-Band独立模块构建对空覆盖,有效应对地面站在兼顾低空通信时遇到的碎片化覆盖、频繁切换以及强干扰等问题,充分满足600米以下空域业务的通信需求,堪称当前业界规模最大且技术最领先的低空通信专网。
地面站主要用于地面上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通信,服务于手机用户的上网和通话需求。在对空通信方面,通常采用旁瓣覆盖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面临着碎片化覆盖、频繁切换以及强干扰等三大挑战,难以满足低空业务的通信需求。例如,在无人机外卖场景中,实测显示约3公里的单次飞行过程中需进行15至20次网络切换,这导致视频回传多次出现黑屏现象;此外,当无人机降落时,需要通过运营商网络与无人机系统交互,周末公园航线因此常因网络拥塞而无法正常起降。
南京电信携手华为采用 C-Band 独立模块和天地协同技术,打造了南京 5G-A 低空通信专网。该方案既满足单载波时 600m 以下低空通信需求,又具备多载波演进时天地协同的通信能力。
通过智能波束管理和天地干扰协同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并清除超过九成的干扰信号,显著改善低空通信的质量与稳定性。同时,借助移动性协同技术,能够大幅降低低空通信中的无效切换频率,从而确保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通信体验始终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 这一系列技术创新无疑为低空领域的通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提升了网络服务的可靠性,也为未来的无人机物流、低空飞行器等新兴应用场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还需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以确保这些先进技术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通信服务,也是未来需要深入探讨的方向。
根据现网实际测试数据,南京电信通过部署约占2%地面站点的对空通信基站,成功实现600米高空的连续网络覆盖,并达到边缘上行25Mbps的速率要求。这一“独立模块化对空专网”创新组网方式,在保障低空通信需求的同时,未对现有网络的eMBB用户体验及多载波升级造成影响。
华为无线网络指出,5G-A低空通信专网的规模应用,推动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成熟与发展。
南京电信携手无人科技企业开通首条低空物流线路,构建“3公里15分钟达”高效物流网络。无人机借助专用网络实时传输飞行信息,搭配AI技术优化航线设计,使运输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大幅缩短至15分钟,单架次的日均配送量增长200%。
低空应急救援正逐步构建起一条高效的空中“生命线”,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南京电信利用5G-A 8K VR直播系统,在抗震演练中实现了超视距飞行与灾区三维建模,借助XR指挥系统让救援效率提升了四成。这套系统已被正式纳入南京市应急管理体系,成为防汛抗旱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柱。此外,无人机运送急救药品或血液样本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任务,不仅大幅提高了救援时效,还使生存率提升了两成以上。 这一系列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的巨大潜力。从超视距飞行到三维建模,再到XR指挥系统的应用,这些技术手段不仅优化了救援流程,更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而无人机运输急救物资则以高效便捷的方式填补了传统救援模式中的空白,使得救援行动更加精准迅速。未来,期待更多类似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长江沿岸部署的环境监测无人机正成为绿色城市治理的重要助手。这些无人机借助低空通信专网,将实时采集的大气数据传输至环保平台,同时利用基站定位技术锁定污染源头,显著提升了执法效率,使得响应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大幅提高了环境监管的精准度,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在我看来,这种基于科技手段的城市治理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它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查耗时费力的问题,还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应用,相信我们可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态治理体系,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5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