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点人物
2025
05-29

《逆天改命:它们竟主动寻求雷劈,成功将寿命延长至近300岁!》

视点人物
jinting
围观3804次
0条评论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9日 16:23:30

《逆天改命:它们竟主动寻求雷劈,成功将寿命延长至近300岁!》

《惊现闪电追逐者:这些生物靠雷劈延寿近300岁》

   一棵油豆蔻在被雷击中28天后(左图)以及两年后的状态(右图)(图片来源:Evan Gora/Cary Institute of Ecosystem Studies)

《逆天改命:它们竟主动寻求雷劈,成功将寿命延长至近300岁!》

   如果仅从左侧照片中那棵最大的树来看,你或许很难想象,就在28天前,它刚刚经历了一次雷击。这是一株油豆蔻(Dipteryxoleifera),尽管整体依旧枝叶繁茂、青翠欲滴,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树叶间露出的光秃秃的树枝,那便是雷击留下的痕迹。

《逆天改命:它们竟主动寻求雷劈,成功将寿命延长至近300岁!》

   和几乎毫发无损的油豆蔻相比,周围的邻居显得格外凄凉。离它最近的两棵树叶片已经明显枯黄脱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我观察到,这棵油豆蔻似乎具备某种特殊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而它的邻居们却未能幸免于难。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深思:在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时,不同植物的生存策略为何如此悬殊?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幅剪影,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是否也应该从这些植物的命运中汲取教训,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更多生命因环境恶化而凋零?

《逆天改命:它们竟主动寻求雷劈,成功将寿命延长至近300岁!》

   雷击2年后,当研究团队再度造访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树木都已经枯死,唯有中央那株油豆蔻依旧生机盎然,茁壮成长。

《逆天改命:它们竟主动寻求雷劈,成功将寿命延长至近300岁!》

   这张照片是由美国卡里生态系统研究所的森林生态学家埃文·戈拉(Evan Gora)及其团队拍摄的。近期,他们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聚焦于油豆蔻与闪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油豆蔻不仅能承受雷击的冲击,甚至还会“主动”引导雷电,消灭周边的其他树种,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长空间。

   图片来源:Evan Gora / Cary Institute of Ecosystem Studies

   定位闪电

   戈拉对油豆蔻的关注开始于 2015 年。当时他和同事正在巴拿马的森林中野外考察,注意到了一棵被雷击中的油豆蔻。这次雷击炸飞了树冠上寄生的藤本植物,油豆蔻周围的十几棵树也一同死亡。但直接被击中的油豆蔻却堪称毫发无损。

   探究闪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非易事。闪电持续时间短暂且发生位置极为随机,这使得戈拉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准确判断究竟哪棵树遭到了雷击。

   根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起初,戈拉为了确定雷击的“第一受害者”,需要爬上每一棵树寻找雷击损伤的痕迹。

   然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十分耗费精力。有一次,戈拉爬到半途时才惊讶地发现,实际上被雷电击中的是一旁的另一棵树。

   因此,戈拉和合作者共同开发了一种更高效的方法,寻找被雷击的树。

   他们在森林里布置了多处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都安装了摄像头和电磁感应设备,能够即时捕捉到雷击的画面,并借助电磁信号将雷击位置精确到30米以内。之后,无人机便可以从高空展开工作,详细记录每次雷击造成的具体影响。

   图片来源:Evan Gora / Cary Institute of Ecosystem Studies

   从 2014 到 2019 年,在巴拿马中部的科罗拉多自然保护区(Barro Colorado Nature Monument)这套设备帮助戈拉和团队锁定了 94 次雷击。2021 年,研究团队再次来到这里,调查每一棵受雷击影响的树木的存活现状。

   在这 94 次雷击中,有 10 次雷击击中了油豆蔻树,其中一棵油豆蔻在调查期间被击中了两次,但即使如此,这 9 棵油豆蔻依然全部存活,甚至受到的损伤都极其轻微,“几乎无法与(没有遭受雷击)的同物种区分开”。

   经过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树木在2到3年的时间里,无论是高度还是树冠的覆盖面积,都未见减少,这一现象令人感到欣慰。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这表明植树造林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树木的高度和冠幅稳定增长,意味着它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并且能够持续发挥生态效益,比如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栖息地等。这也说明,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养护,人工种植的树林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越自然林的生态功能。未来还需继续关注这些树木的成长情况,同时扩大绿化范围,让绿色成为更多地区的底色,为地球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

   然而其他 83 棵被雷直接击中的树木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在被雷击后的一年内,它们树冠覆盖面积的损失几乎是油豆蔻的 6 倍,并且其中 64%(53 棵)会在 2 年内迎来死亡。

   主动引雷

   科罗拉多自然保护区中的油豆蔻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树木普遍比周围的其他树木高出4米,宽大的树冠如同天然的避雷装置。然而,这种独特的形态虽然看似能够保护自身免受雷电侵袭,实际上却可能让它成为雷电的目标。数据显示,油豆蔻被雷击的概率比其他树木高出68%,这与避雷针的原理类似——它更容易吸引雷电而非真正避免雷电。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深思。自然界中,许多植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了各种独特的形态,而油豆蔻显然也不例外。它的高大与宽广可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资源,以在竞争激烈的森林环境中占据优势。然而,这种生存策略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或许,这也提醒我们,在观察自然时,需要更加全面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每一个物种的存在都伴随着利弊权衡,而这种平衡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油豆蔻似乎可以承受这样的雷击频率,但对于生活在油豆蔻周边的树木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在巴拿马的热带雨林中,雷击不仅是对单棵树的致命打击,更像是一场小型生态灾难。根据研究显示,一次雷击的平均影响范围可波及9.2棵相邻树木,这些树木往往因电流传导而死亡。同时,依赖这些树木生存的寄生藤本植物也难逃厄运,其数量通常会骤减78%。这种连锁反应不仅改变了局部植被结构,还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揭示了自然界中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树木与藤蔓之间的共生关系看似脆弱,却支撑着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当雷击摧毁了一部分生命网络时,其他生物链也随之受到影响。这也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关注单一物种或个体,还需要全面考虑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毕竟,每一片叶子的摇动,都可能引发一场蝴蝶效应。

   两相结合,这给油豆蔻周围划出了一片“死亡地带”。统计显示,油豆蔻周边树木的死亡率会高出 48%。在 2019 年研究者观察到的一次重大雷击中,油豆蔻周围的 57 棵树死亡,而中心那位“第一受害者”依然郁郁葱葱。

   图片来源:原论文

   这样看来,油豆蔻这种植物似乎天生就具备一种“逆境求生”的能力,它不仅能免受雷击的侵害,反而能从中受益。每当雷电划破天空时,那些缠绕在油豆蔻树冠上的藤蔓植物以及高大密集的邻近树木往往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这就好比大自然为油豆蔻进行了一次免费的“修剪”,不仅清除了竞争者,还减少了寄生物对它的干扰。正如戈拉所言:“任何过于靠近油豆蔻的树木都难逃雷击的命运。” 我的看法是,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生存策略,而油豆蔻显然就是那个善于利用环境优势的典范。它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更多的阳光资源,从而得以茁壮成长。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或危机时,或许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机遇,就像油豆蔻一样,把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模型显示,研究表明,雷击能够通过抑制寄生和竞争,使油豆蔻的种子产量提升14倍,同时将其寿命延长至280年。(据统计,一棵油豆蔻平均约每56.4年会经历一次雷击,因此在其一生中大概会遭受5次雷击。)

   每一道闪电都会促使油豆蔻生长得更高、更壮,并且使其更加容易成为下一次雷击的目标——这种植物仿佛与雷电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

   图片来源:Stephen P. Yanoviak

   闪电生态学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热带植物为何能承受雷击这一现象仍充满好奇。2022年,戈拉及其团队在《自然·植物》杂志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某些热带植物在面对雷击时表现出的共同特性。 在我看来,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热带植物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存活下来,这不仅展示了它们自身的适应能力,也提醒我们生态系统中每个成员都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未来,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植物身上学到更多关于如何增强自身环境适应性的知识,无论是应用于农业还是生态保护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树木通常拥有更为紧密的木质部以及更粗大的导管,用于输送水分,同时其叶片中的氮含量也更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它们高效的木质部水分传输系统有关。在相同的电流强度下,这种特性或许能让这些树种升温幅度较小,从而减少潜在的损害。 从这一发现中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的植物通过长期进化形成了多种适应环境的方式。这种高效的水分运输机制不仅帮助树木更好地应对干旱等极端条件,还可能在其他方面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这也提醒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时,不仅要关注单一因素的作用,更要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其背后的生态学意义。未来的研究或许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这类植物特性来改善农业灌溉或城市绿化工程,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木质部密度较高的树木通常拥有更长的寿命,这使得它们在碳储存方面表现出色。这种特性不仅反映了树木对环境压力的强大适应能力,也揭示了森林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角色。从长远来看,保护这些高密度木质部的树种,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尤其是那些长寿且高效储碳的树种。通过科学规划造林和抚育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森林的整体质量和碳汇功能。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城市绿化和园林设计时,应优先选择这类树木,以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和美观度。

   “能够更高效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树种似乎也更具备抵御雷击的的能力,”研究者在论文中写道。“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雷击对热带森林具有重大影响——由于闪电会不成比例地击倒大型树木,因此对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超乎寻常的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导致闪电频次上升,理解闪电效应将变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nph.70062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2-01230-x

   [3]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77969

   [4]https://www.nytimes.com/2025/04/01/science/trees-lightning-rainforest.html

   [5]https://www.caryinstitute.org/science/research-projects/ecology-lightning

   策划制作

   来源丨环球科学

   王康,作为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推动植物园科普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为公众理解自然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我认为,王康主任的工作不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在于如何让这些知识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通过不断创新科普形式,如举办讲座、组织户外活动等,他成功地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植物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当前环境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对未来世代负责的表现。 此外,王康主任还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当不同领域的专家携手共进时,才能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无疑为其他科研机构树立了榜样。 总的来说,王康主任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富有责任感的社会科学家形象。他所倡导的理念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维护地球健康的行动中来,共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责编丨甄曦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news9999.cn/arts_content-11048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快讯中文网-www.news9999.cn)
最新发布 张卫健演唱会掏老年卡自嘲:我这把年纪,求你们多关照!  2025-08-11 19:56:16 10岁存养老钱?专家呼吁:女性养老需政策倾斜,退休年龄应提前5年  2025-08-07 10:08:27 风起立秋,一叶知秋,万物悄然入秋  2025-08-07 09:59:43 《安家》《三十而已》取景地惊现天价拍卖:单价直逼43万一平  2025-08-04 15:44:51 宋英奎车内突发意外离世,曾涉酒驾风波引关注  2025-08-04 14:50:46 育儿补贴新风暴:梁建章呼吁全面生育福利时代来临  2025-07-29 15:06:07 雷军雨中健身引热议:硬核打卡登上热搜榜首  2025-07-29 15:03:00 抗癌网红雯仔去世:20岁少年与病魔抗争两年终离世  2025-07-28 12:40:24 尹烨:中年不油腻,可能是个狠角色?  2025-07-26 10:19:39 华大CEO尹烨预言:人类寿命或将突破150岁,美国医疗水平竟不如中国?  2025-07-23 07:13:54 野兽先生首秀中国直播,快手独家引爆视听盛宴  2025-07-22 14:19:46 段永平力挺:茅台腾讯胜过银行存款,投资逻辑大揭秘  2025-07-22 12:06:41 黄仁勋:CEO不是荣耀,是终身挑战,80岁仍不退休  2025-07-21 15:15:02 高学历海归扎堆!2025港姐14强惊艳亮相,审美颠覆想象  2025-07-19 09:56:49 华裔影星意外坠亡引震惊:43岁生命戛然而止  2025-07-18 13:46:11 黄仁勋北京现身什刹海:科技大佬与神秘女子深夜互动引猜测  2025-07-18 13:03:27 王嘉尔携《MAGICMAN 2》空降Apple Music 1,开启音乐新纪元  2025-07-18 12:59:09 黄仁勋:血脉里的中国根,灵魂中的美籍身份  2025-07-18 12:57:45 男子为看海偷车骑行1000公里被抓  2025-07-15 12:08:25 胡锡进力挺出轨门女生:律师发声称私德争议或可申诉撤销处分  2025-07-14 14:51:03 卫星视角下的乌鲁木齐:7平方公里里的2000年变迁  2025-07-13 13:56:31 三哥太猛!印男子徒手抓巨型眼镜王蛇,动作帅到像在玩梗  2025-07-13 13:42:28 黄仁勋身家破1440亿,超越巴菲特登顶全球富豪榜前列  2025-07-12 09:51:30 嫩叶可食,老茎能用,这蔬菜低卡又爆水!  2025-07-11 12:01:07 7200万拍出!原版爱马仕柏金包创历史天价成交  2025-07-11 11:25:56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5友情链接交换
文化潮流网  |  数界探索  |  文化新视界  |  深度文化说  |  智慧科技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2015-2025 科技快讯中文网 时光记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25016403号-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用户投稿  关于我们

页面执行时间0.0195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