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头终结深度探索的霸权,引领下一波技术革命
今年过年,年味深浅俺不清楚,但AI的味道肯定是相当浓郁了。
从小年夜的饭桌话题,到热门的网络热搜,到处都能听到DeepSeek的名字。就连世超家族群里那些平时不太关注科技的亲戚们,也都在讨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领先美国。
这么说吧, DeepSeek 凭一己之力,拉高了全国对 AI 的认知程度。
关于DeepSeek的实力究竟如何,想必这段时间大家都有所接触和体验,称其为当前最了解中文互联网的AI模型,应该不会有太多争议吧? DeepSeek作为一款新晋的人工智能模型,在这段时间里确实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从处理中文信息的速度与准确度来看,它确实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不过,尽管它在理解和解析中文文本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实际应用效果还需在更多场景下进行验证。希望未来它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挥作用,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身边的朋友们似乎对Claude和ChatGPT的兴趣大不如前了。或许是因为市场上出现了更多新颖的技术产品,或者是大家已经习惯了这些工具的工作方式,转而寻找新的刺激点。无论如何,这种现象反映了技术潮流瞬息万变的特点,也提醒我们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抓住机遇。
不过大家也先别急着开香槟庆祝,DeepSeek刚刚崭露头角,竞争对手们便从四面八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样的竞争态势无疑给DeepSeek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凸显了该领域内的激烈竞争。DeepSeek作为新进入者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仅需要展示其技术的独特性和先进性,还需要有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准备。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不仅是对DeepSeek技术实力的考验,也是对其团队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大检验。
OpenAI 大年初四发 o3 推理模型,今天又免费开放了搜索功能,谷歌的 Gemini2.0 全量开放,还有阿里的 Qwen2.5-Max 也发力打榜 DeepSeek 。。。
要我说,这些科技公司在面临压力时才能展现出真正的实力,否则我们很难评估他们的真实能力。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科技公司的潜力往往被高估。然而,只有当它们被迫面对严峻挑战时,我们才能真正见证其技术实力与管理效率。这种考验不仅能够揭示公司在危机下的应变能力,还可能成为推动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关键动力。因此,适当的“施压”不仅是对科技企业的一次检验,也是激励它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先说 OpenAI 的 o3 ,去年底的发布会就传出了消息,说今年 1 月份要上线。
但奥特曼或许未曾料到,自己竟被DeepSeek反戈一击,如今这一发布时间的选择,显得颇为意味深长。包括世超在内,许多人认为o3-mini的发布其实是为了应对DeepSeek的举动。
当然言归正传,这次的o3-mini被宣传为其推理系列中最具性价比的模型,特别在科学、数学和编程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响应速度更快。
一句话总结,o3-mini犹如一个家境普通却智商超群的理科学霸。
就拿编程来说,除了 o3-mini ( low )打不过 o1 以外, o3-mini 三个档位的模型,基本乱杀前辈 o1 系列。
竞赛数学也不在话下, o3-mini ( high )的表现都要好过 o1 系列。
就连博士级别的题目, o3-mini 也能跟 o1 系列打得有来有回。
在x平台上,有位朋友使用相同的提示语对o3-mini和DeepSeekR1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o3-mini的编程能力显著优于DeepSeekR1”。
说实话,光看视频的话,确实是 o3-mini 的效果更逼真。
另外一位老哥也测试了一把 o3-mini 的物理理解能力( prompt :编写一个球在超立方体内弹跳的 Python 脚本 ),直接夸 o3-mini 可能是物理学得最好的模型。
反正看了一轮大家的测试,超哥觉得o3-mini似乎更符合我们一直提到的,能够理解和模拟物理世界的模型。
重点是,o3-mini如今无需费用即可使用,相比之前的o1版本确实更加慷慨大方。
而且,o3-mini仅仅是o3系列的首发版本,后续还将推出完整版的o3。我建议让DeepSeek再进一步完善,为奥特曼增加更多性能,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大的升级。
这不,除了推出o3-mini外,OpenAI在这两天我们上班期间,免费开放了ChatGPT搜索功能。
现在你甚至都不需要注册,就能直接用。
过年那阵,微软也宣布让所有Copilot用户免费使用O1推理模型,不得不说这也多亏了DeepSeek的推动。 在我看来,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还展示了其对开发者生态系统的重视。通过开放更强大的工具给更多用户,微软不仅能吸引更多开发者使用其平台,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这也表明了市场竞争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DeepSeek等企业的努力,无疑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可能性。
另外一边,谷歌也有点坐不住了。
同样是去年 12 月发布 Gemini 2.0 ,但那会儿只有开发者和一部分测试者能用,一直咕咕咕也不见有动静。
结果被 DeepSeek 这么一激,一口气发了三个版本的 Gemini2.0 模型。
基准测试中,各方面性能也都优于前代模型。
但相比 DeepSeek 和 OpenAI 的热度,谷歌这边多少就显得有些无人在意了。
再来看看国内的状况,阿里云应该是首家对DeepSeek发起“挑战”的企业。
根据阿里云官方的数据,Qwen2.5-Max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超越了DeepSeekV3、o1-mini等众多竞争对手。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Qwen2.5-Max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也表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巨大。这或许意味着,在未来的AI模型竞争中,Qwen2.5-Max将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值得业界给予更多关注。
并且在 Chatbot Arena 的大模型盲测排行榜上, Qwen2.5-Max 冲到了第七的位置。
具体看模型的数学和编程能力,甚至还能拿第一。
所以 Qwen2.5-Max 在发布后,国内有不少媒体都出来捧了一波。
反正世超看下来,这次由DeepSeek引领的新一轮AI竞赛,领先的这些企业已经展示了不少实力。
不过说实话,DeepSeek后来居上的表现确实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 这种迅速崛起的现象不仅反映了技术领域激烈的竞争态势,也揭示了创新对于企业成功的重要性。DeepSeek能够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其他企业和行业深思的成功案例。
指不定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加卓越的模型,毕竟有了DeepSeekR1这样的标杆存在。如果后续的产品不能展现出与之匹敌的实力,或者带来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突破,那么整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就会显得有些乏味了。 这一发展趋势无疑给科研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创新动力。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并且不断超越自我界限的企业或研究机构,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站稳脚跟。这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战略眼光和市场洞察力的双重挑战。
咱们坐着等就成,今年的模型大战肯定有的看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207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