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种食物可能让你大吃一惊,营养价值远不如你想象
在生活中,父母总是非常认真地挑选他们认为有益健康的食物。然而,有些食物虽然被贴上了“健康”的标签,实际上却未必有太多的营养价值。例如,全麦面包往往被认为是更健康的主食选择,但某些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了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同样,果汁也常被视为一种健康的饮品,但实际上,许多市售果汁含有大量的糖分,并且在榨汁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纤维素。 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父母出于爱与关心,努力为我们提供所谓的健康食品,但我们仍需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以便能够辨别哪些食物真正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父母更加全面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健康饮食带来的好处。 发表的看法观点: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最善意的选择,也可能存在误区。因此,持续学习和获取准确的营养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食物选择,也能帮助我们的父母更新观念,共同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
米油“营养又养胃”
米油,通常指的是在熬制米粥过程中,表面形成的一层细腻且黏稠的物质,它像是被浓缩后的液体,质地如同膏油一般。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奇妙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食材本质的理解与探索。米油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更是对食材特性和烹饪技巧的一种展示。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或许更倾向于追求便捷,但像米油这样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形成的美食,提醒我们在忙碌之余,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些传统而美好的事物。
很多人认为米油营养价值高,可以与“参汤”相媲美,还具有养胃的功效。 在我看来,米油确实是一种温和的食物,对于消化系统较为敏感的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关于其营养价值的宣传或许有些夸张。米油虽然富含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其营养成分并不一定比其他常见的谷物或蔬菜更为丰富。因此,在享受米油带来的美味和潜在健康益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合理搭配饮食,确保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这物品外观虽显得油亮,但实际上并非油脂。从营养价值上看,米油含有淀粉、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矿物质及水溶性维生素等多种成分,但其含量均不高,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和水分。
米油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其实都是来源于米本身,并没有特别新增任何特殊的保健成分,因此不要期望通过饮用米油来获取大量的额外营养。
骨头汤、鸡汤等“营养又大补”
生病了炖一锅鸡汤,想补钙就喝骨头汤……父母经常说:“多喝汤,所有的营养都在汤里面了。”
实际上,汤里最多的就是水分,其次就是脂肪,还有少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大多数营养成分都没有干物质的丰富。
以瓦罐鸡肉和瓦罐鸡汤为例↓
尽管汤中的钾含量略高于肉类,但并不显著。若调味过重,盐分添加较多,喝下一碗鸡汤后,食盐摄入量就有可能超出标准。
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能够有效补充钙质,但研究显示,即使经过高压加热两小时,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也并没有显著提升。即使是简单的熬煮过程,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依然很低,仅为牛奶的1/21左右。即便加入醋,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此外,骨头汤中的脂肪、嘌呤和钠含量却相对较高。 这种观念上的误区提醒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获取营养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单纯依赖某种传统食疗方法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因为摄入过多的脂肪和钠而带来健康隐患。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依靠均衡饮食和科学指导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 岁以上成人每天推荐的钙摄入量是 800 毫克。如果想通过喝骨汤摄入足够多的钙,计算下来每天至少得喝 80 碗(4 英寸碗,一碗约 200 克汤)。
果汁“酸甜补 Vc”
一定要告诉爸妈少喝果汁,多吃完整的水果!
水果在从完整果实变成果汁的过程中,其营养成分也会发生变化。榨汁过程中,部分营养成分会有轻微损失,例如维生素C含量会有所下降。关于水果榨汁后维生素C损失的情况,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数据表明:水果的酸性越强,其维生素C损失就越小。然而,如果我们榨汁后把果渣丢掉,膳食纤维就会进一步减少。这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榨汁后的果汁对血糖的影响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在我看来,虽然保留果渣有助于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但水果榨汁后对血糖的影响更值得关注。现代社会中,高血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健康问题,而饮用果汁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升高。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果汁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并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饮用果汁,同时注重均衡营养。
新鲜水果中的糖分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部,称为“内源性糖”。然而,在榨汁过程中,细胞壁遭到破坏,导致这些糖分释放到细胞之外,形成所谓的“游离糖”。游离糖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容易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所以,别把喝果汁等同于吃水果。
蜂蜜“治疗便秘又养颜”
蜂蜜因其多种益处,如缓解便秘、美容养颜、帮助减肥等而备受推崇,因此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健康食品。
其实,从营养角度来看,蜂蜜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蜂蜜中有75.6%的成分是糖,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果糖,另外含有22%的水分,以及少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其热量达到321千卡/100克。
一汤勺蜂蜜约为 20 克,用来冲水服用会摄入近 70 千卡的热量,差不多相当于吃 1 个大苹果了,减肥瘦身可不靠谱。蜂蜜也没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部分人还可能会导致痘痘大爆发。
至于缓解便秘,并非对所有人都有作用。有果糖不耐受人群,可能会因为蜂蜜富含果糖而出现渗透性腹泻,产生了蜂蜜能通便的错觉。
喝红糖水“补铁补血”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红糖中的铁含量为 2.2 毫克/100 克,冰糖为 1.4 毫克/100 克,白糖 0.6 毫克/100 克。这样比较来看,红糖中的铁确实比其他糖略胜一筹。
然而,红糖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通常来说,冲泡一杯红糖水大约需要5克红糖,其中的铁含量约为0.1毫克,与一般成年女性每天所需的18毫克铁相比,差距甚大。因此,仅靠饮用红糖水来补充铁质和改善贫血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是,红糖和白糖一样都属于添加糖,要尽量减少摄入,喝多了不仅容易龋齿,也会增加发胖风险。
果脯蜜饯“酸甜可口又营养”
不少人认为,水果蜜饯是通过天然水果加工制作的,口感酸甜适中,美味可口且能够提供营养,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健康的零食选择。
实则不然,蜜饯产品大多含有较高的糖和盐,为了维持产品的品相和香味还可能会添加着色剂和香精。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虽然每颗果脯个头不大,但它们实际上很重,主要是因为糖和盐的含量较高,热量也不容小觑。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图上这款蜜饯,吃 100 克摄入的热量都赶上 1 大碗米饭了,同时还会摄入近 60 克糖和 2.2 克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添加糖最多摄入 50 克,盐要控制在 5 克以内,吃蜜饯可太容易超标了!
并且,水果在加工成蜜饯的过程中,确实会流失大量营养成分,而且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蜜饯产品中可能会存在铅和铝等重金属残留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蜜饯的营养价值,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这样的情况让人担忧,因为消费者通常认为蜜饯是一种既美味又健康的零食选择。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可能导致其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安全和有益。因此,加强对食品加工行业的监管和提升生产工艺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应提高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引导消费者更加理性地选择食品。
尽管这些食物在某些营养成分上可能具备一定优势,但它们并不如一些人所认为的那般“健康”。均衡膳食、适量控制糖分、盐分以及脂肪的摄入量,才是维持健康的正确之道。 我认为,公众应该更加关注整体饮食结构的合理性,而不仅仅依赖于单一食品或超级食品。市场上的许多所谓“健康”食品往往被过度包装和营销,导致消费者误以为只要食用这些产品就能达到健康的效果。实际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食材的选择与搭配,才能真正促进身体健康。此外,对于加工食品中的隐藏糖分和钠含量,消费者也应保持警惕,以免不知不觉间摄入过量,影响健康。
参考文献
杨月欣编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6版 第2册》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各类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于研究饮食结构和营养健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普通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提供了科学依据。该书的发布无疑是我国营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实践。
[2].赵钊、钞虹和吉爱国在《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烹制骨汤中钙等矿物质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的文章(第12期,第126至129页)。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通过不同烹饪方法对骨汤中钙和其他矿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估。作者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特定烹饪处理后的骨汤不仅能够保留大量的钙质,还含有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饮食的指导。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日常饮食摄取更多矿物质的人群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它强调了传统烹饪方法的价值,并为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便捷的同时,不应忽视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
张志平,潘兆广.鲜榨果汁中维生素C损失率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7,44(17):80-81.
潘林娜在《食品工业科技》1993年第5期上发表的文章《法国猕猴桃果汁加工过程维生素C的变化规律》深入探讨了猕猴桃果汁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果汁在加工的不同阶段,其维生素C的含量会发生显著变化,这对果汁生产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猕猴桃果汁在加工过程中的维生素C损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营养价值,还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利益。因此,生产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加工工艺的优化,尽可能地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以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这项研究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加工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维生素C含量提供了基础。
陆道礼、李国文、陈庶来等人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年第25期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草莓汁加工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研究”的文章。文中详细探讨了草莓汁在加工和贮藏期间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情况,指出该研究对提升草莓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篇研究可以看出,草莓汁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健康饮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持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的稳定性,显得尤为关键。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因为只有确保产品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最小化,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此外,这项研究还可能为其他果汁产品的营养保留提供有益的参考。
[6]Amna Ahmed, Zujaja Tul-Noor, Danielle Lee, Shamaila Bajwah, Zara Ahmed, Shanza Zafar, Maliha Syeda, Fakeha Jamil, Faizaan Qureshi, Fatima Zia, Rumsha Baig, Saniya Ahmed, Mobushra Tayyiba, Suleman Ahmad, Dan Ramdath, Rong Tsao, Steve Cui, Cyril W C Kendall, Russell J de Souza, Tauseef A Khan, John L Sievenpiper, Effect of honey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trition Reviews, Volume 81, Issue 7, July 2023, Pages 758–774.
[7]李兰芳,魏梦婷.土榨花生油品质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20):3575-3576.
张雨薇、黄仕涵、黄佳钰等人在2023年发表于《现代预防医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食用土榨花生油与肝癌发病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该研究文章刊载于2023年第50卷第24期,页码为4453至44564462,DOI号为10.20043/j.cnki.MPM.202306206。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土榨花生油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肝癌发病风险方面。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种关联性的因果关系,但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更加谨慎地选择食用油。此外,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改进加工方法来降低这类健康风险,以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9]王芳,宋晟和戴璇在《食品工业》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蜜饯食品质量与风险现状分析》,该文对当前蜜饯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指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蜜饯食品的质量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市场上仍存在不少隐患,比如添加剂使用过量、生产环境不达标等问题。 此外,文章还提到一些蜜饯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企业自身也需加强自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在选择蜜饯食品时也应提高警惕,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品牌,并留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蜜饯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研究来推动行业规范,保障食品安全。
策划制作
作者丨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锋作为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副主任,其工作在食品安全和健康信息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还应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阮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公众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够获得可靠和专业的指导。希望阮主任能够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407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