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合成名人音视频造假:揭秘真假之间的危险游戏
2月17日消息,2024年10月,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以小米CEO“雷军”为主角的配音视频。这些视频涵盖了各种模仿和恶搞的内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这些配音视频的涌现不仅展示了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公众对知名企业家的高度兴趣。雷军作为小米公司的领导者,其形象和言论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类视频的流行也提示企业在管理和维护品牌形象时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公众舆论的引导。
实际上,这些视频中的声音虽然听起来像是雷军在讲话,但实际上是由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配音。这种技术的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够模仿特定人物的声音,还能以极高的逼真度进行语音合成。这无疑为媒体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声音版权和真实性的讨论。随着这项技术的进步,未来我们或许需要更加谨慎地辨别信息的真伪。
从恶搞企业家雷军到AI制作张文宏医生音视频为自己带货,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利用AI深度合成视频,进行诈骗。
过去一年,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愈演愈烈。
日前,央视新闻揭露AI合成名人音视频乱象。
此前有网民利用AI技术模拟了刘德华的声音,以吸引关注。对此,刘德华的电影公司迅速发布了声明,提醒公众注意防范伪造刘德华声音的AI语音合成技术骗局。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AI技术滥用的担忧。虽然AI技术的发展为娱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涉及个人隐私的泄露,还包括了知识产权的侵犯。如何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公众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完善都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AI技术的潜力,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央视新闻调查发现,利用AI进行深度合成音视频并非难事,甚至在某些网购平台上,AI深度合成技术已被不少商家用作盈利手段。只需支付数十元,便能定制AI深度合成的名人音视频。
专家表示,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未经授权,不得深度合成制作发布他人信息。
网店通过AI深度合成技术制作名人视频接单,已构成侵权行为,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另外,不仅名人,就连普通人士和动画角色,如果没有获得本人或版权方的许可,使用AI技术合成其音视频内容,同样可以认定为侵权行为,并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93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