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南方人常吃的这种肉,竟然是隐形杀手!
(注:本文配图或引发不适,请谨慎观看)
蛇给人的印象总是冷冰冰且充满神秘感,大多数人见到蛇都会本能地想要避开,但总有一些人见到蛇却毫无惧意,反而垂涎欲滴,热衷于品尝蛇肉。有人坚信蛇肉具有极高的滋补价值,认为必须尝一尝。
相信每位湖南人都曾在小时候见过“口味蛇”的招牌!此外,在广东人和福建人的餐桌上,蛇肉也十分常见。然而,蛇肉真的可以食用吗?
蛇不能吃
在北方,食用蛇肉在某些地区并不常见,但在我国南方却相当普遍,甚至存在许多专门提供蛇肉的餐馆。这些蛇通常被活生生地关在附近的笼子里,烹饪方式多样,如椒盐、清炒、炖汤以及泡制蛇酒等。
尽管蛇肉味道鲜美,但根据我国法律,确实不允许食用。蛇属于野生动物,而非法交易和滥食野生动物已被证实是多种传染病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国明确规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和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蛇也包含在内。 这一规定不仅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还能够有效减少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禁令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公众能够理解并支持这些措施,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并且,尽管野生蛇与养殖蛇尚未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版)》,这意味着无论是经营单位还是个人,都不应以蛇作为食材来加工餐食。这一规定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在当前环境下,合理合法地管理动物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确保食品安全。 这样的措施体现了国家对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然而,如何更好地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考虑到可能对部分依赖蛇类养殖的人群产生的影响,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局面。
也就是说,无论是野生的蛇还是人工养殖的蛇,在我国都禁止食用!商家偷偷卖蛇或食客吃蛇肉以及自己捕蛇吃,都属于违法行为。目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蛇依然可以养,但只能以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目的进行养殖和销售。
蛇肉真的大补吗?
有些人食用蛇肉可能并非因为其味道鲜美,而是出于对蛇肉所谓滋补功效的追求。实际上,对于那些声称某种食物可以治病或延年益寿的说法,我们应该持谨慎态度。 这些关于食物具有特殊医疗功效的宣传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人希望通过饮食来改善身体健康,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选择食物时,我们也应该依靠科学研究和医学建议,而不是盲目相信未经证实的偏方。毕竟,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依赖于特定食物的摄入,更需要合理的膳食搭配、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面对各种食物宣称的神奇效果时,我们应该多一份理性思考,少一些盲从。
例如,许多人相信蛇胆具有明目的功效,甚至有人选择生食蛇胆。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这种观念源于传统医学的一些误解和迷信。事实上,蛇胆含有多种毒素,未经处理直接食用极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引发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科学理性的健康观念,避免盲目跟风,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那蛇肉营养如何呢?↓
蛇肉的蛋白质含量和我们常吃的猪、牛、羊、鸡肉、鱼肉等都差不多,咱们不吃蛇肉吃畜禽肉一样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
尽管蛇肉的脂肪含量比常见肉类低很多,只有猪瘦肉的1.6%至16%,但我们食用的鸡胸肉同样具有较低的脂肪含量,仅为1.9克/100克。
蛇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铁、钙、锌和硒,但日常饮食中,我们只需经常食用鸭血、蛏子即可有效补充铁质,因为蛏子的铁含量是蛇肉的4.2至22.4倍;在水产品中,扇贝、鲈鱼、蛤蜊等的钙含量是蛇肉的2到10倍;生蚝和瘦肉也是补充锌的良好来源,生蚝的锌含量是蛇肉的15至100倍;至于补硒,动物肝脏和肾脏的硒含量更为丰富,例如猪肝每100克含26.1微克,羊肾则高达58.9微克,比蛇肉中的硒含量更高。
所以,很多人认为高营养的蛇肉并非营养之王,也不是治病良药,并非无可替代。与其沉迷于食用这种“野味”,不如多样化地摄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肉类,这样既安全又经济实惠,还能保证美味。通过这种方式来平衡营养其实并不困难。
蛇肉暗藏杀机
2023年11月,孔先生前往广州进行出差之旅。他听闻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鱼生和蛇肉料理而闻名,并决定一试究竟。品尝过后,孔先生对这两种地方特色美食赞不绝口,认为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展现了广州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经历不仅让孔先生对广州的地方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这些未能亲身体验的人得以窥见广州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时代,各地的传统美食面临着被同化或遗忘的风险。然而,像广州这样的城市依然坚持传承和发展其独有的饮食文化,这无疑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通过品味如鱼生和蛇肉这样富有地域特色的菜肴,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味蕾上的愉悦,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
2024年孔先生因三次发烧前往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就医。经过检查发现,孔先生的曼氏裂头蚴循环抗体和华支睾吸虫病循环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广东一 34 岁男子每年都吃蛇肉、生蛇胆,类似的饕餮盛宴不下十次后,因为意识不清、肢体抽搐、浑身乏力症状。经系统的影像排查脑部,发现其颅内居然盘踞着一条长约 6 厘米的活虫。
为了满足个人口味而食用蛇肉,不仅可能违反法律法规,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很多人以为只要把蛇肉处理干净、烹煮加热就可以放心吃了,但并非这么简单。
很吓人,害怕的不用硬看。图:参考文献4
食用蛇肉最危险的因素在于寄生虫。蛇类可以作为人畜共通寄生虫疾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它们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如舌形虫、裂头蚴、曼氏迭宫绦虫、颚口线虫等。其中,裂头蚴、舌形虫、毛细线虫及曼氏迭宫绦虫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图:参考文献4
人通过进食未彻底煮熟的蛇肉、生吃蛇胆、饮蛇血可能会感染寄生虫,常见寄生于人体的眼部、四肢、皮下、内脏,有些寄生虫如裂头蚴会在体内游走,还可能进入大脑,损伤器官组织,引起严重后果,比如出血、失明、败血症、炎症反应,甚至死亡。
除此之外,蛇肉可能仍然存在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风险,毒素未能完全清除,同时还有重金属超标的隐患。
总结:
乍一看蛇肉的营养确实还不错,但它也不是无可替代的,生活中我们从常见的肉类中都能够获得相似的营养。
我国禁止食用蛇肉,并且蛇肉寄生虫的风险很高,从安全角度也不建议吃。
参考文献
[1]陈瑞仪,冯先荣,黄明骆,严纪雯,杨国光.蛇肉的营养成分[J].营养学报,1994,16(3):342-343
[2]柴晓杰,王淑萍.蛇肉的营养成分分析[J].经济动物学报,1999,3(2):51-53
杨月欣所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
[4]周庆安,黄维义,郭建刚,莫胜兰,施开创,李军,李健.广西特种经济动物(蛇)体内寄生虫状况调研[J].特产研究,2021,43(3):96-99,109
[5]吴有陵.三种蛇类寄生虫感染状况调研及种类识别[D].上海师范大学,2014.
杨光大、肖嘉杰、龚世平等人在2014年发表于《蛇志》期刊上的文章《我国蛇类常见寄生虫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中国境内蛇类所携带的各类寄生虫,并分析了这些寄生虫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研究指出,蛇类作为中间宿主或最终宿主携带的多种寄生虫,包括线虫、吸虫和绦虫等,不仅对野生动物种群造成影响,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风险。 此研究强调了对蛇类寄生虫的关注,提醒人们在处理或接触蛇类时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此外,这也为公共卫生部门制定相关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保护公众健康免受此类寄生虫侵扰。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关于蛇类寄生虫研究的空白,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策划制作
作者丨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丨阮光峰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峰作为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副主任,他在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疑为公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阮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需要不断更新食品安全的信息,还应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通过他的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6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