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相:1斤保水虾仁竟只有7两冰?
3月15日消息,央视315晚会今晚揭露了第四个行业问题:保水虾仁。检测发现,部分商家存在磷酸盐超标的情况,通过超量使用保水剂和包冰增重来牟利。
近日,315晚会收到群众举报,反映一些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超量使用保水剂。所谓保水剂,就是食品水分保持剂,常见的如复合磷酸盐,它能够帮助虾仁锁住水分、改善口感并延长保鲜时间,行业内通常称之为“保水”或“泡药”。然而,有部分企业却利用保水剂让虾仁增重,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对于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使用量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然而部分企业却坦言,“我们会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不同规格的虾仁产品”。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食品行业标准执行情况的思考。虽然法规已经明确了相关限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似乎在打“擦边球”。这种做法虽然可能满足了特定客户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甚至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确保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例如,一家企业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到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会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企业负责人却对此并不在意。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
在另一家水产企业的生产现场,经过药物浸泡的虾仁很快进入了冷冻程序。工人向记者透露,给虾仁包冰衣是为了增加重量。记者询问:“包冰衣最多可以达到多少?”工作人员回答说:“想包多少都可以,甚至能包到70%,比如一斤虾仁解冻后只剩下三两。”
在另一家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保水虾仁,他们自己不吃,“我们沿海地区都是吃(新鲜)海虾”。
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向媒体透露,虽然在加工虾仁时使用了保水剂磷酸盐,但在产品外包装上并未进行标注,成分表中仅简单列出虾仁和水。
据悉,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比如引发消化系统不适、破坏人体内钙磷平衡、导致缺钙现象,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4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