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零入侵声明疑云:600万用户信息泄露真相大起底
3月27日消息,科技媒体bleepingcomputer于3月26日发表文章称,尽管甲骨文公司强烈否认其云服务被攻破以及600万用户数据被盗的说法,但该媒体已向多家企业核实,发现黑客泄露的数据样本确为真实有效信息。
近日有报道称,黑客“rose87168”公开声称成功入侵了Oracle Cloud服务器,并试图出售涉及600万用户登录凭证与加密密码的数据资源。据称,这些泄露的信息包括数据库、LDAP数据以及一份包含14万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域名的列表,其中部分域名可能用于测试目的。 这一事件无疑再次敲响了网络安全防护的警钟。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必须更加重视数据安全措施,不仅要加强对云服务的安全管理,还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技术升级,以防止类似的安全漏洞发生。同时,这也提醒广大用户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互联网时尽量避免输入敏感信息,并及时更新账户密码,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对于相关机构而言,则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的数据泄露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隐患立即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社会影响。
该黑客向该媒体提供了 Archive.org 链接,证明其能够在 Oracle 服务器(login.us2.oraclecloud.com)上创建文件,这表明漏洞确实可能存在。
近日有邮件记录表明,一位自称为黑客的人员曾向甲骨文的安全团队(secalert_us@oracle.com)报告了一起潜在的漏洞,并声称已经获取了600万用户的敏感信息。然而,甲骨文方面迅速回应称其云服务并未遭到入侵,也不存在数据泄露的情况。尽管如此,多家不愿透露身份的企业却表示,泄露的数据中包含了与自身LDAP名称和邮箱地址完全吻合的信息。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公众对于数据安全的信任再次受到考验。 在我看来,甲骨文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在面对此类指控时理应更加透明和谨慎。虽然官方声明坚称系统安全无虞,但从受害企业的反馈来看,情况似乎并不如预期般乐观。这不仅暴露了企业在网络安全防护上的薄弱环节,也可能对用户隐私造成潜在威胁。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希望甲骨文能够进一步调查此事,并及时向外界公布更多细节,以恢复公众对其技术能力的信心。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始终将用户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网络安全公司Cloudsek近期发现一条存档于Archive.org的记录,显示到2025年2月17日为止,“login.us2.oraclecloud.com”服务器依然在运行存在漏洞的Oracle Fusion Middleware 11g版本。尽管甲骨文方面已关闭了该服务器,但针对此事的多次质询却始终未得到官方回应。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企业层面的确认,然而官方态度与实际证据之间的矛盾却让整个事件显得扑朔迷离。 从这一系列情况来看,甲骨文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在处理安全问题时显然未能展现出足够的透明度。这种回避的态度不仅可能加剧外界对其管理能力的质疑,也对用户信任构成了潜在威胁。尤其是在涉及网络安全这样的敏感领域,任何延迟或模糊的信息传递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希望甲骨文能够尽快给出明确答复,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以恢复公众对其技术与服务的信心。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应将安全性置于首位,确保每一项产品和服务都能经得起时间和风险的双重考验。
相关阅读:
《600 万条数据被黑客叫卖,甲骨文坚称未遭入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306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