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隐私风波:技术漏洞还是隐形窥探?独家解密1.7万次读取背后真相
近日,有关小红书被曝在三天内读取用户信息高达1.7万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小红书官方于昨日作出正式回应。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应用程序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了大量采集和使用。虽然小红书方面已经做出回应,但如何在功能优化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依然是整个行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未来能有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的隐私权益,让用户能够安心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3月26日到3月27日,外界陆续注意到关于“小红书频繁读取用户信息”的相关消息。
经核查,平台承诺不会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获取位置信息。读取频率通常依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定,但部分用户可能会因个人操作习惯或特定场景,感受到较高的读取频次。在我看来,这不仅反映了技术运行的逻辑,也提醒我们应更加关注隐私设置和个人数据管理。合理配置权限,既能保障功能正常使用,又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因此,建议用户定期检查应用权限,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App 会根据功能需求调整位置信息的采集频率。例如,当用户参与跑步活动(同城-探索-跑步)时,位置信息的采集频率会显著提高,以实时更新用户的地理位置,从而确保服务的精确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在用户使用“搜索附近地点”的功能时,为了优化本地生活服务的质量,也会进行相应的定位数据采集。
小红书始终将用户隐私与体验置于首位,这是平台一贯坚持的原则。平台坚信,唯有切实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希望未来小红书能够继续倾听用户声音,不断优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优质的产品体验。同时,我也期待更多互联网企业能从这一实践中汲取经验,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期多位小红书用户反映称,小红书App后台在短时间内频繁调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有的用户在3天内被访问次数高达1.7万次,涉及定位、图片与视频、设备状态、日程安排以及剪贴板等多个敏感权限。即便是在用户未使用该应用的深夜时段,依然存在较高的数据访问频率,这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担忧。
九派新闻联系到一位化名“小V”的用户表示,她是在前一天无意间看到有用户在吐槽小红书后台访问量异常增高,出于好奇便打开了自己安卓手机的隐私设置进行查看。结果发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小红书应用对她的设备进行了总计9.2万次访问,其中地址相关的访问次数最多,达到了7.1万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仅在3月25日这一天,该应用就对其设备访问了2148次。
同时,另一位用户杏儿(化名)向记者透露,她的应用使用记录显示,在过去30天内,小红书的访问记录高达近5万次,其中定位相关的访问达到了4.6万次。就在3月25日18:19这一分钟内,小红书访问设备状态15次、音频文件7次、视频文件7次、照片文件7次,同时还访问了剪贴板1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92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