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院士:6G浪潮将在2030年席卷而来,未来通信新时代开启!
3月30日消息,在中关村论坛期间举办的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聚焦“探索技术趋势,引领产业创新”,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的目光。此次论坛不仅展示了6G技术的最新进展,还深入探讨了其未来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在我看来,6G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承载着连接万物、重塑社会的重任。从论坛上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全球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正在迅速升温。随着5G的普及,人们对于更高速度、更低延迟以及更高可靠性的需求愈发强烈,而6G无疑将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突破口。 同时,我也注意到,6G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跨学科合作与全球化协作的结果。只有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红利的最大化,让科技创新惠及全人类。因此,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本次论坛这样的平台,为全球科技工作者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共同推动6G技术走向成熟并早日落地应用。
据大河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6G技术的商用元年或许会在2030年到来。“6G并非一夜之间诞生,它可能会随着5.5G技术的逐渐成熟而逐步发展。”
张平介绍,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将加速融入“人、车、家”生活场景,逐步成为信息消费领域的“新三样”。
张平还表示,6G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不仅需要拥有超越5G的强大性能,还必须确保与现有5G网络的兼容性,以实现平稳过渡。目前,5.5G(5G-Advanced)的推广可以看作是对6G的一次小范围预演,这为未来的6G大规模商用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计划,今年7月将正式启动6G的标准化工作,而2028年则会进入产业化的测试阶段,预计到2030年实现6G的正式商用。 从现阶段来看,5.5G在提升网络速率、降低延迟以及增强连接密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这无疑为后续6G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的不断突破,6G的技术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多样,它不仅会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将深刻影响工业生产和社会治理模式。然而,在推进6G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警惕过度追求技术先进性而忽视实际需求的问题,确保新技术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并创造价值。 总之,6G的探索是一场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前景的旅程,我们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发展阶段,让这项技术最终惠及全人类。
注意到,张平指出:“6G的核心创新在于智能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尤其要强化实时交互的能力。”今年,6G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不仅关系到通信产业的升级换代,更将成为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6G不仅能增强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实时交互效能,还能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行业带来更加流畅的操作体验,借助即时数据不断优化模型,从而加速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当前时间为2025年03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1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