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论文代写乱象:高价陷阱背后的学生困局
7月14日讯,据法治日报报道,今年多所高校首次在毕业论文审核中引入“AI生成内容检测”机制。不少高校发布相关通知,明确要求人文社科类论文中AI生成内容的比例不得超过20%,理工医科类论文则不得超过15%。
报道称,为将论文的AI检测率控制在学校的合理范围内,许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修改论文。在巨大压力下,“代降论文AI率”的灰色服务悄然出现在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上,商家多以“人工修改”“包过检测”等名义招揽顾客,收费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服务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支付高额费用后往往难以维权。
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降低论文 AI 率”相关广告比比皆是。一条宣称“花小钱办大事,3 元钱把 AI 率从 86% 降到 12.5%,导师看了都说好”的广告下,其商品链接显示已售 2000 多份。
多位受访的毕业生向记者反映,通过社交平台联系的论文降AI率服务“大多数不可靠”,常见的问题包括临时加价、拖延交稿、修改后语句不顺,以及以“人工”名义操作却明显使用AI工具进行修改。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服务多处于灰色地带,学生一旦受骗往往选择沉默。一些试图维权的学生,甚至遭到卖家以“公开论文”或“向学校举报”等手段进行威胁。
记者调查发现,“代降论文AI率”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分享“赚钱机会”的账号正积极推广如何利用“论文降AI率”的市场,声称流程简单,仅需十分钟就能通过AI工具赚取200元,每天还能额外收入400元。
从报道获悉,“引流万能公式”总结的是一种通过讲述个人遭遇来引导他人关注服务的方式,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晒出自己的惨痛经历,再与推荐的服务进行对比,从而劝导他人不要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例如,“降了三天,从67%降到7%还花了300元去查重,受不了了,找了个学姐,200元就给我降下去了,我就是个大冤种,查重费花不少,早知道就直接找学姐了。” 这种内容形式在社交媒体上非常常见,它利用了人们对于“经验分享”的信任心理,同时也借助情绪共鸣来增强传播力。从传播学角度看,这种叙述方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他们关注相关服务或产品。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过度渲染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甚至误导读者。因此,在使用此类内容进行推广时,仍需保持客观和理性,避免因情绪化表达而损害信息的可信度。
尽管广告宣称“人工降 AI 率”,实际操作却高度依赖 AI 工具。一位在社交平台上宣称提供“人工手动降 AI 率”服务的马先生向记者坦言:“我们早就找好指令,教团队‘降手’用 AI 降 AI 率。指令就是让 AI‘说人话,减少人机感,增加情感色彩和描述词,避免某些词汇,让连接词更流畅……’不出一小时就能搞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70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