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对决,谁将一统增程SUV江山?
科技快讯中文网
距离小米的第二款车型YU7在12月9日宣布仅过去两周时间。
小米第三款新车的冬季测试照片于昨日(12月24日)曝光。该车型的设计风格与SU7、YU7略有不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米这次“系统故障”都暴露了哪些问题。
虽然图像比较模糊,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这款中大型SUV并未采用SU7、YU7的家族化运动设计风格。
这种更加方正的车身设计,无疑凸显了其对内部空间的重视以及侧重家庭使用的市场定位。在我看来,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实用空间,而且在外观上也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符合现代家庭对于汽车多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需求。 这种设计思路表明厂家更加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化的使用价值。同时,简洁而方正的线条也为车辆增添了几分稳重与可靠感,或许能吸引更多注重实用性的消费者。
其实,几个月前网络上就已经流传过类似的谍照。迷彩贴纸上的图案以及侧面的测试车编号,都透露出强烈的“小米风格”。
但当时,很多网友对这辆车是否来自小米还存疑。
如今,这款车型与多辆YU7同时现身于冬季测试场地,从而大幅提高了其可信度。
但这里也要提一下,其实汽车行业一直有 Mule Car“骡子车”的概念。厂商往往会在研发阶段,使用现有白车身测试新动力总成和底盘。
如果小米的首款增程车同样采用这种测试方法,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
总之,距离业内预测的 2026 年上市还有一段时间,这款车的外观和配置仍有很大调整空间。
小米在增程技术方面的布局,其实早在去年SU7发布之前就已经初露端倪。
我们在小米近期获批的专利列表中,也能看到一项名为“发动机及车辆”的专利,可以减小发动机的体积大小、节省车辆的安装空间。
关于小米增程SUV的产品规划信息,早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款车型似乎承载了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突破的决心。考虑到小米在智能家居与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经验,这款增程SUV有望在智能化配置上带来不少惊喜。当然,最终产品的市场表现如何,还得看其在性能、价格以及用户体验上的综合表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竞争,小米若想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还需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产品。
在今年 9 月,博世发布的技术路线图意外透露了小米汽车的产品规划。
根据该路线图,小米计划在 2025 年发布两款新车型:小米 SU7 Ultra 和代号为 MX11 的首款 SUV。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MX11 的最终定名为小米 YU7。
2026 年,将推出代号 N3 的首款采用增程动力的 SUV 车型。
德意志银行本月发布了一份投资报告,提供了更多细节,披露了三款小米“昆仑”系列增程式SUV的相关信息。
首款车型、定位更高的 KL3 预计将于 2026 年上市,KL2 与 KL1 则要等到 2027 年。
这么早就已经开启冬季测试,我们对于小米第三辆车的项目进度并不担心,而对于“北京欠车王”的产能情况更加担忧。
据爆料,小米本月的累积锁单,几天前就已经突破了 2 万台。
目前 SU7 标准版的预计交付时间,仍然排到了 21-24 周后,也就是要等到明年 5 月底、6 月初才能提车。
期待小米汽车二期工厂能尽快完工投产,这将为YU7以及未来更多新车型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米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二期工厂的落成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其产能,加速新产品的推出速度,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这也表明小米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承诺和对技术革新的持续投入,这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只是小米,好几个此前被认为是“纯电阵营”的厂商,今年都加入了“增程大法”。
今年 11 月,小鹏发布了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而其中的“鲲”就是全新的超级增程系统。
小鹏超级增程系统的纯电续航里程为430km,综合续航可达1400km,兼容5C快充技术,电驱系统在CLTC工况下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3.5%。
此前消息称,小鹏首款增程式电动SUV为大型车型,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基于G9车型进行开发。
极氪也在开发适用于大尺寸车辆的新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该系统将首先应用于大型SUV和MPV车型。这些车型计划在明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首次展出,并于下半年正式投放市场。
阿维塔在加入增程阵营之后,10月和11月的单月销量均突破了1万辆,成效显著。
“销量不够,增程来救”,这句话可以说是话糙理不糙了。
增程车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实现“用电或用油”的灵活切换。从理论上讲,这不仅解决了纯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焦虑问题,还可能在综合续航能力和驾驶体验方面超越传统燃油车。 增程车的这一特性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尤其对于那些经常需要长途出行的用户来说,增程技术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程车具备这些优势,但其实际使用效果仍然取决于电池技术和发动机效率等多种因素。因此,在推广增程车的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以确保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
除了新车的“小道消息”,小米今日(12月25日)宣布,将与“蔚小理”三家合作,共同推进充电补能网络的合作。
在小米SU7正式宣布与充电站合作之前,其实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充电站为车辆进行充电,那么这种情况下,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从表面上看,提前使用充电服务似乎并未给用户带来明显的不便,但是仔细分析,官方的合作可能会带来更稳定的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持。 首先,官方合作意味着小米公司将与充电站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确保充电桩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可能促进充电技术的升级,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充电体验。其次,通过官方渠道充电,用户的权益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一旦发生任何问题或纠纷,用户可以通过正规途径寻求帮助,而无需担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此外,官方合作也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福利,比如积分奖励、优惠券等,这些都能让用户体验到更多的实惠。因此,尽管在官宣合作前就已经可以使用相关服务,但正式的合作无疑会带来更多的优势和便利。
蔚来: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蔚来充电站的最新状态,同时兼容小米汽车App进行扫码充电功能。
小鹏: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小鹏充电场站的最新状态,同时兼容小米汽车App的扫码充电和即插即充功能。 这一举措无疑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实时更新充电场站的状态,用户可以更加高效地找到可用的充电桩,避免了以往到达目的地却发现充电桩被占用或故障的情况。而小米汽车App的支持则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范围,使更多的车主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充电体验。这种技术和服务的结合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理想:部分充电桩现已兼容小米汽车App扫码充电功能,更多精彩服务即将推出。
这样一来,近日,又有近3万个充电桩加入小米充电地图服务,这意味着未来小米车主在使用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品牌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将享受到更加便捷和无缝的充电体验。 这一举措无疑大大提升了小米电动车用户的便利性和满意度。通过与这些知名电动汽车品牌合作,小米不仅扩展了自己的充电网络,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充电选择。这表明小米正在积极构建一个开放且包容的生态系统,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这也反映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向了更为复杂的生态体系竞争。
大家共同参与和共享充电基础设施资源,从长远来看,这对企业和用户都将带来更多的好处。构建这样的网络不仅能够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也至关重要,它们能有效推动各方的合作与创新,确保充电设施的广泛覆盖和高效运营。此外,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减少用户的使用成本和复杂性,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这样的策略不仅能加速清洁能源的应用,还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激烈的家用SUV市场竞争中,理想、问界和零跑等品牌已经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小米在运动车型市场取得初步成功之后,能否凭借其“科技基因”为家用SUV市场带来不一样的玩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米在运动车型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无疑增强了外界对其进军家用SUV市场的期待。小米以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在家用SUV市场上掀起新的浪潮,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出行解决方案?未来的发展将证明一切。小米若能充分发挥其在智能互联、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或许真的能够重新定义家用SUV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