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牛市背后的惊天骗局:4人涉案5亿,云上富豪悄然蒸发
科技快讯中文站
12月1日,据央广网报道,上海警方近期成功捣毁了一起打着“云养牛”旗号的非法集资案,共逮捕了4名嫌疑人,涉案金额高达5亿多元。
报道称,今年5月,上海的伍先生向警方报案,称其在一家网络平台上投资了一个所谓的“云养牛”项目。他先后投入了300万元,认养了600头牛,原本期待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然而,这些投资最终全部变成了账面上无法兑现的6万斤牛肉额度。因此,伍先生选择报警处理此事。
该“云养牛”平台在其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大量的养殖场视频和直播。视频中声称拥有国外优质养殖场,并通过互联网最新模式,让消费者能够实时查看自己所养的牛在做什么。
警方在抓捕了四位犯罪嫌疑人之后了解到,他们给每头牛都安装了摄像头,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通过下载一个App来监控牛的行为。然而,现在让人们下载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这些犯罪分子转而从经营牛肉转向了经营那些吃牛肉的人群。 这种做法不仅涉及隐私侵犯,还涉及到对消费者的误导。通过这种方式,商家试图增加产品的透明度,但实际上却可能引发更多的质疑和不安。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强,但这种监控方式显然超出了合理的范畴。它不仅侵犯了动物的自然生活状态,也可能对消费者的信任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提供真实可靠的食品信息,是当前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海徐汇警方近期揭露了一个名为“云养牛”的项目背后的骗局,该平台声称在海外拥有牧场,但实际上这些牧场根本不存在。警方调查发现,所谓的牛群照片和视频其实是从网络上搜集来的素材,并非真实存在的牛群。整个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欺诈行为,平台下并没有一头真正的牛。 这一事件揭示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进行诈骗的行为。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参与任何投资项目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与验证,避免因盲目信任而遭受损失。此外,这也凸显了监管机构在打击网络诈骗方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保护民众的财产安全。
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周骏对记者表示:“所谓给投资者看到的这个牛,都是虚构出来的。
网上的虚假视频和画面,包括投资者观看的所谓直播,实际上只是他租用了某个农场,在那里拍摄了两天的真实情况,并将其展示给投资者。
最开始,伍先生投资了5000元,到期后真如约收到了平台的回购款和返利,对此深信不疑,于是逐步加大了投资力度,先后投资近300万元。
今年5月份,用户发现自己账户内的价值300万元的牛被平台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强制回购,并全部折抵成了6万斤牛肉的兑换额度。然而,这些牛肉不仅无法出售,也无法用于抵偿债务。这种做法显然损害了用户的权益,引发了对平台透明度和诚信的质疑。平台应当明确解释其回购政策以及为何采取这种方式处理用户的资产,同时应考虑为用户提供更多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对于涉及大额交易的平台而言,透明度和沟通至关重要。平台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用户协议和服务条款,确保所有操作都在用户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此外,对于因平台行为导致用户利益受损的情况,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适当的补偿或补救措施,以恢复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警方提示,近年来,以海参养殖、梅花鹿养殖、孢子粉培育等小众农业项目为幌子,通过宣传所谓“保本保息”、“高收益”的投资新型农业模式,从而吸引投资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所谓的投资项目往往利用人们对农业产业的美好想象,以及对高回报率的渴望,进行精心包装和推广。然而,许多情况下,这种投资方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在我看来,此类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中部分人群对于快速致富的盲目追求。一方面,这些骗局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正规农业投资渠道的不足,以及相关金融知识普及的缺乏。因此,除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外,还应该加强对于这类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建立健全农业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加透明、安全的投资环境。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正规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优质农业项目能够得到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从根本上减少此类骗局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9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