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巨变,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焕然一新!
3月17日最新消息显示,在今晚举行的比亚迪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暨汉L、唐L预售活动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进行了相关介绍。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核心部件一直是中国车企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制着中国汽车产业数十年的发展。 在我看来,尽管这些技术难题曾一度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但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下,中国车企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电动化浪潮中,不少中国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在动力系统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转型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球汽车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未来,只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比亚迪在进军电动车领域之初,就明确了电动车的三大核心部件:电池、电机和电控。并且我们始终坚持,这些关键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这三大核心技术都处于无人涉足的技术空白区,每一步都需要比亚迪自行攻克与突破。
王传福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电动车行业确实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过十余年的深耕细作,我国已经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电动车产业链。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也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我看来,这种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从补贴到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利好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其次是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最后则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效应,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繁荣。 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加剧,如何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将是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动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这不仅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今造一台电动车已经比过去容易得多,核心零部件都能直接采购,不像我们当年那样几乎是从零起步,所有技术都要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开拓。 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技术门槛正在迅速降低,这让更多企业和创业者有机会参与到这一领域中来。不过,虽然零部件供应日益成熟,但如何整合这些部件并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要求企业在设计、调校以及用户体验优化方面下足功夫。同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还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总之,尽管起点变得更高了,但想要成功依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当年我们手上的资源还非常有限,在选择新三样的技术路线的时候,容不得半点闪失。造电池,我们是老本行,早在2002年我们就选定磷酸铁锂技术路线。
造电机最开始我们是一点都不懂,我们招了许多电气专业的人才,做了大量的对比分析。最后在2004年,我们选择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技术路线。
在电控上,比亚迪很早便意识到IGBT功率芯片是电动车的核心命脉,然而在当时,就连IGBT都鲜为人知。纵观全球,能够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一旦无法购买到现成的产品,那就只能选择自主研发。
2005年,比亚迪成立了自己的芯片研发团队,2008年又收购了宁波中纬半导体以布局芯片生产。仅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比亚迪便成功推出了第一代IGBT芯片。
王传福曾坦言,回望过去,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比亚迪无一例外地押注在了未来的方向上,成功实现了电动化的全面整合。在那个尚无明确参考答案的时代,比亚迪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决心,率先交出了属于自己的“标准答案”。 比亚迪的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其对未来趋势的精准判断,更体现了企业在面对未知挑战时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球汽车工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比亚迪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全产业链布局,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先发优势,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18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