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力挺创新科技:告别激光雷达,迎接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科技快讯中文网
12月3日的消息,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特斯拉是坚持采用纯视觉方案的公司,甚至激进到去除了毫米波雷达。
与特斯拉不同,国内大多数厂商和供应商采用的是融合感知方案,其中激光雷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会结合使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
近日,特斯拉汽车创始人马斯克再次公开吐槽激光雷达,其表示:对于一个为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设计的复杂陆地道路系统,它们只是错误的解决方案,因此,唯一正确的通用解决方案是人工神经网络和摄像头。
特斯拉之所以坚持不采用雷达技术,源于马斯克多次的解释与推广。他认为,“采用纯视觉系统,特别是结合显式光子计算技术,相比雷达与视觉系统的融合方案更具优势。因为融合方案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当雷达与视觉传感器提供的信息不一致时,系统难以判断应该信赖哪一个。”
特斯拉曾就网友对“不使用雷达”的质疑作出回应,他们认为人类驾驶完全依赖视觉,道路也是为适应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而设计的。人类并没有像雷达那样的器官,因此一辆智能汽车也可以模仿人类,仅依靠视觉系统成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
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在模拟人类驾驶员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捕捉道路情况,拍摄实时图像,并利用视觉神经网络将这些图像转化为三维场景。随后,完全自动驾驶电脑会对场景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引发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发展的广泛讨论。一方面,它展示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复杂环境下的强大适应能力,预示着未来交通出行方式可能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另一方面,随着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如何确保其安全性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公众对于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这需要时间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特斯拉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提醒我们,面对如此前沿的技术,仍需谨慎前行,确保每一项创新都能真正造福于社会。
与人眼相比,车辆摄像头的视野范围可达到360°,探测距离远远超过人类。在驾驶反应速度方面,车辆中的计算硬件也优于人类驾驶员。更重要的是,计算机能够始终迅速响应,不会像人脑那样产生疲劳。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在逐渐弱化甚至放弃使用激光雷达,转而采用纯视觉方案,例如小鹏汽车和极氪汽车。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坚持使用激光雷达技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华为,华为在这方面的研发已经相当成熟。 从这一现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上的选择有所不同。一方面,纯视觉方案因其成本相对较低且在某些场景下能够提供足够的感知能力,受到了部分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激光雷达以其高精度的环境感知能力,依然被一些企业视为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华为等企业的持续投入与创新表明,激光雷达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个人认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雷达可能并非必不可少,但必定会作为安全保障的最后防线,长期存在于中高端车型之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5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