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汽车:能源的未来还是浪费?
科技快讯中文网
12月7日消息,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近日公开表示,中国人在全球各地均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在我看来,刘科院长的这番言论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也彰显了中国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竞争力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随着中国在科技研发、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与改革,未来中国人在全球舞台上的表现值得期待。这也提醒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人的活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其竞争力是相当惊人的。只要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人不仅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还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日益增强,从互联网科技到高端制造,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无不体现出中国在这些领域内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传统印象,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活力。 这种现象表明,在正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精神,对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这之前,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曾在演讲中指出,支持电动车,但反对纯电动,他认为纯电动车是对人类能源的浪费。
“每个人一年可能只有春节回家需要600公里的续航,平时正常上下班只需要120公里就足够了,而电动车为了保证600公里的续航,必须扛着600公斤的电池来回跑,这是对人类能源的浪费。”刘科说道。
在刘科看来,应将600公斤的电池减轻至120公斤,车上配备可行驶50公里的“塑料桶”型电池(比喻电池储能),并搭载小型绿色甲醇增程器。例如,从深圳到长沙的行程中,可以利用电力为这个“桶”型电池充满电,并通过增程器边行驶边充电,从而减少对大量快充站的需求。
若当前全面采用电动汽车,电网供应什么电我们就用什么电,其中超过60%依然是火力发电。表面上看是电力驱动汽车,实际上还是煤炭在驱动车辆。
他表示,到了冬季,甲醇发电产生的余热可以使电池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从而解决这些问题。若未来燃料电池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绿色甲醇就可以被视为广义上的氢能,即作为氢气在常温、常压下的储存和使用媒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2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