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创新高,2021年销量预计飙升至425万辆
科技快讯中文网
12月13日,《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会议将持续至12月15日。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 此次论坛不仅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和学者,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和金融界人士。廉玉波的演讲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他强调,技术创新是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关键因素,而比亚迪凭借其在电池技术和电动驱动系统方面的深厚积累,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廉玉波还提到,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车企不仅要注重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此外,他还呼吁政府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这次论坛为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探讨未来经济走向的平台。廉玉波的观点无疑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观众而言,他的分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廉玉波表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自主研发,我国的电驱动产业在材料、部件以及总成等方面均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总成性能,我国均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电驱动系统亦是如此。
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廉玉波表示,当前产业迎来了全球化的竞争,市场、技术、产品、贸易存在着国与国之间相互的博弈,全球化的竞争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汽车产业在竞争中实现全面领先。
尽管产业在不断发展,但我们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我们的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和关键材料等领域仍需取得突破。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攻克难关,实现全面的自主可控。
廉玉波称,当前我认为产业发展的重心应当涵盖四个方面:一是推动跨行业融合,二是加速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三是促进交通与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四是助力汽车产业实现低碳减排,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特别地,应加快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以这些措施为突破口,促进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上述策略不仅符合全球环保趋势,也顺应了国内经济转型的需求。通过推动跨行业融合,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同时,全面电动化不仅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此外,交通与绿色能源的结合不仅能优化能源结构,还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最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碳减排目标,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这四个方面的推进不仅有助于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交通体系,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谈及海外市场,廉玉波表示,比亚迪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长期以来的市场垄断地位,2023年的销量已超过300万台,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这也是我国汽车工业40年来自主品牌首次在全球市场上超越国外品牌。
他表示,截至今日,全球每三辆电动汽车中就有比亚迪的一辆,而全球市场上每五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比亚迪。截至目前,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1000万辆。预计到本月底,比亚迪有望实现全年425万台整车的销售目标。
在他看来,当前,智能辅助驾驶产业化的路径日益明晰,L2级别的智能驾驶技术正迅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国内多家企业已开始向用户推送高速公路和城市区域的导航辅助驾驶(NOA)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已正式批准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并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发放了多张L3级别的测试牌照。此外,比亚迪公司已获得了行业首个L3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牌照。 这一系列进展表明,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过,从测试到全面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也将成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技术本身的发展,还涉及到公众接受度以及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因此,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3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