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2025
03-25

《自动驾驶举步维艰:滴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新能源汽车
jinting
围观4492次
0条评论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5日 09:20:58

《自动驾驶举步维艰:滴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共享出行巨头的转身之战:滴滴自动驾驶的进退之道

   近期,滴滴(ADR)经历了一轮调整,截至3月21日收盘,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其股价下跌了10.39%。这一波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滴滴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未能达到市场的预期。尽管滴滴随后宣布将在接下来的24个月内启动一项不超过2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以期稳定投资者信心,但这一举措并未能有效止住股价的跌势。

《自动驾驶举步维艰:滴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滴滴未能实现预期业绩,主要原因有二:一是2024年全年EBITA利润仅为43.27亿元,利润率仅达2.09%,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二是其海外业务扩张速度依旧迟缓。本季度,国际业务的订单量为10.16亿单,同比增长29.8%,尽管仍保持增长态势,但较上季度的33.4%明显减速。 在我看来,滴滴当前面临的挑战反映了其在核心盈利能力和全球化布局上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利润和利润率的低迷表明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尚未稳固,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扩展步伐放缓,说明在面对不同文化和政策环境时,滴滴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国际化战略,找到更有效的本地化策略以加速发展。未来,滴滴需在提升内生增长动力的同时,加快海外市场的深耕细作,方能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

《自动驾驶举步维艰:滴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不过,深入分析财报后,我们挖掘出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现在拿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

《自动驾驶举步维艰:滴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01量升,价在跌

《自动驾驶举步维艰:滴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本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量达到42.66亿单,同比提升14.8%,这一增长速度在今年的表现尤为突出。

《自动驾驶举步维艰:滴滴的转型挑战与机遇》

   中国出行领域(涵盖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以及代驾等多种业务)的整体交易量达到了32.50亿单,同比增长了10.8%。与此同时,交易总额(GTV)也达到了784亿元,同比增长9.3%。滴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持续稳健,尤其是在传统意义上的行业淡季,滴滴国内出行平台的交易量依然实现了3%的环比增长,这一成绩无疑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滴滴中国出行业务的客单价在2023年四季度再次跌破25元/单,最低达到24.2元/单。尽管前三季度曾呈现小幅回暖趋势,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客单价进一步下滑至24.1元/单,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下降了0.4元/单。这一现象反映出平台在订单量和交易额增长的同时,收入质量并未同步提升。 从整体来看,订单和交易额的增长确实表明用户需求依然旺盛,但客单价持续下跌可能意味着平台正在通过低价策略吸引用户,这或许是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然而,长期依赖低价竞争可能会对平台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尤其是在行业监管趋严、运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收益增长将成为滴滴亟需解决的问题。未来,平台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定价策略,并探索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来提升客单价,以实现更健康的业务发展。

   (数据来源:滴滴公告)

   这表明,近期,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在加剧,滴滴正通过一系列让利消费者的举措来稳固自身的市场份额。这种策略的背后,折射出网约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我看来,滴滴此举不仅是应对当前竞争压力的必要手段,更是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敏锐捕捉。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而优质的服务体验则是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关键。滴滴通过让利活动,既降低了用户的出行成本,又提升了平台的吸引力,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依赖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探索更多创新的盈利模式,将是滴滴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市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非单纯依靠短期的价格优势占据份额。因此,滴滴还需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赢得用户的长期信任和支持。

   滴滴本季度国内出行实现营业收入474.01亿元,同比增长5.64%,这一增速明显低于GTV增速的9.3%。根据滴滴的营收确认方式,采用自营模式将司机收入也计入营收,所以滴滴的营收等于GTV减去乘客补贴和税费等项目。如果滴滴国内营收增速低于GTV增速,意味着其乘客补贴有所增加。

   (图表来源:滴滴招股书)

   深入看,网约车的网络效应并没有许多人认为的那么显著,用户转向其他平台的成本较低,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使得网约车行业并非一门理想的“优质生意”。

   网约车的网络效应类似于“人多力量大”的逻辑:随着更多司机的加入,乘客的等待时间缩短,用户体验得到改善,这会促使更多乘客选择使用网约车平台。随后,更多的订单机会进一步吸引司机入驻,从而形成一种正向循环。用户数量增加的同时,服务提供者也会随之增多。

   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虽然看似红火,但实际进展却充满挑战。当等待时间被压缩至4分钟以内时,乘客的满意度已接近峰值,此时再增加司机数量对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微乎其微。此外,网约车的网络效应主要局限于单个城市内部,这意味着每个城市的竞争都如同独立的战场。即便滴滴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也很难因此获得显著的定价权。这表明,在这个行业中,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企业还需要更精细化地运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未来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思维和技术支持,以突破现有瓶颈,实现更高质量的服务升级。

   滴滴为了稳固市场份额,选择以让利方式回馈消费者,然而这一策略并没有对其盈利能力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滴滴是如何做到的?

   #02越补贴越赚钱

   2024年第四季度,滴滴净亏损达到13.36亿元,而去年同期它实现了4900万元的净利润。从表面来看,这无疑算得上是一则“坏消息”。不仅亏损数额较大,而且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反差明显。

   然而,仔细分析滴滴调整后的EBITDA数据时,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本季度该指标实现了3.22亿元的盈利,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则出现了12.75亿元的亏损。

   (图表来源:滴滴公告)

   这一显著差异主要由于2023年第四季度滴滴将部分智能汽车业务出售给小鹏汽车,从而获得约21亿元的一次性处置收益。因为这类非经常性收益在计算经调整净利润时会被排除在外,所以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

   经调整净利润一般会剔除股权激励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现金项目的作用。虽然这些项目在会计核算中会对净利润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并不会改变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这种披露方式在中概股中比较普遍。

   (图表来源:滴滴公告)

   从调整后的利润来看,滴滴本季度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其中几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首先,公司在优化运营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也展现了管理层在应对挑战时的灵活性与智慧。其次,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滴滴持续改进其服务模式,增强了用户体验,从而进一步稳固了市场地位。此外,在政策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滴滴积极调整战略方向,确保合规经营的同时,也抓住了新的增长机遇。 我的看法是,尽管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滴滴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求变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未来,如何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将是决定其能否持续领跑行业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继续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再接再厉,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一是向成本端要利润。滴滴本季度的毛利率同比提升2.36个百分点,达到18.15%,一是滴滴业务规模扩大,提高了规模效应,从而有效摊薄了其固定成本;二是滴滴业务结构在优化,高毛利率的海外业务和创新业务占比从去年四季度的9.2%提高至本季度的10.42%;

   二是费用端,本季度,滴滴的期间费用率为16.5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研发费用的降低。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了0.89个百分点,这与滴滴去年四季度剥离部分智能汽车业务有关,该业务的出售使得相关研发投入有所减少。这一调整可以被视为滴滴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举措。

   此番并非滴滴首次对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在经历了一系列监管挑战之后,滴滴再次对自身业务布局作出调整,主动放弃了一些非核心领域的投入。其中,“橙心优选”作为曾投入近百亿元的重要项目,在2021年亏损近300亿元后被下架。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滴滴正有步骤地缩减业务版图,致力于提高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来源:滴滴公告)

   从细分业务来看,滴滴采用的是“一拖多”的运营模式,即依赖国内出行业务的盈利来支持国际业务的拓展以及创新业务(例如自动驾驶和新项目)的成长。本季度,滴滴的海外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的亏损幅度有所缩小,这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利润缓冲空间。

   滴滴中国出行2024年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A达到21.82亿元,同比提升60.1%,显示出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运营效率正在持续优化。

   国际业务调整后EBITA亏损了7.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6.45%。同时,其亏损率(即调整后EBITA亏损与收入之比)为23.47%,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了53.06%。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滴滴的海外业务正在朝着更健康的轨道发展,其单位经济模型的优化趋势明显。 从这些数字来看,滴滴在国际市场的布局虽然仍在投入阶段,但已经展现出了一些积极信号。亏损幅度的缩小以及亏损率的显著收窄,说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或许意味着,滴滴的海外战略正逐步从单纯的市场扩张转向更加注重盈利质量的精细化运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亏损率有所改善,但绝对亏损金额依然较高。这意味着,滴滴的海外业务仍然需要时间来实现全面盈利。未来,公司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本地化能力,并根据各市场的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总体而言,这样的变化令人鼓舞,也让人对滴滴未来的海外表现充满期待。

   其他业务调整后EBITA亏损为11.54亿元,同比下降了24.43%,亏损率也从此前的75.83%大幅收窄至46.07%。这一显著改善主要归功于滴滴在资源配置上的精细化管理与优化策略。在我看来,这种亏损幅度的收窄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决心,也展示了其战略调整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滴滴能够迅速找到突破口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无疑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即使面临挑战,只要坚持科学决策和务实执行,企业依然可以化危为机,稳步前行。

   (数据来源:滴滴公告)

   尽管滴滴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一些小瑕疵,但从整体上看依然表现稳健,尤其考虑到其庞大的业务规模,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截至2024年底,滴滴账面资金达到536亿元,这一数字无疑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在我看来,滴滴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财务状况,显示出其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这也表明公司在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上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然而,面对未来可能的挑战,滴滴还需持续优化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以巩固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毕竟,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3没有近忧却有远虑

   当前滴滴面临的最大短板,无疑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滞后。对滴滴来说,自动驾驶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新亮点”,而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战略选择。

   “防御性跟随”已成为滴滴必须采取的策略:因为一旦自动驾驶技术走向成熟,必将对滴滴现有的传统网约车业务造成冲击。

   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对传统出行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人力成本始终是出租车与网约车行业的核心痛点,而自动驾驶的广泛应用无疑将大幅削减这一开支。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车辆不受时间限制,可实现全天候运营,这不仅能显著提升车辆的使用频率,还能优化整体服务效率。例如,在现有车队规模下,自动驾驶系统有望让每辆车的服务能力翻倍,从而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我认为,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出行成本,还可能重塑城市交通生态。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随之而来的挑战,比如法律法规的适应性调整、公众对新技术的信任建立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等。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自动驾驶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总之,这项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飞跃,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

   那么,滴滴在自动驾驶方面做得如何?

   国内在自动驾驶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包括Waymo和萝卜快跑。截至2025年3月,Waymo已经在凤凰城、旧金山和洛杉矶开展商业化服务,每周提供大约15万次付费出行;而萝卜快跑在2025年2月已覆盖15个城市,最近三个月累计完成了100万订单(相当于日均超过1万单)。

   滴滴属于落后方。

   尽管与自动驾驶行业的佼佼者相比,滴滴无疑具备显著优势——坐拥庞大的出行数据和成熟的出行平台,这无疑是其一张强有力的王牌。然而,要将这些数据真正转化为技术上的突破,滴滴依然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同时,在硬件研发和规模化商业化的进程中,滴滴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果滴滴在短时间内无法攻克技术难关、降低运营成本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其自动驾驶业务或许将持续处于落后地位,甚至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

   滴滴,时间不等人。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news9999.cn/arts_content-8418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快讯中文网-www.news9999.cn)
最新发布 领克 10 EM-P 7 月 4 日震撼登场,天云米新色首曝引热议  2025-07-01 16:19:22 小米汽车6月交付破2.5万,SU7/YU7产能全面冲刺  2025-07-01 14:17:42 理想汽车十周年:「冰箱」卖爆58万、「彩电」狂销304万、「大沙发」热卖743万  2025-07-01 14:15:55 小鹏汽车6月交付破3万大关,同比暴涨224%创八连冠纪录  2025-07-01 14:14:45 问界车主川藏行再升级:全程充电无忧,服务费全免新体验  2025-06-30 15:30:15 周源喜提仰望U7,王传福亲授钥匙引热议  2025-06-30 12:39:21 《F1新篇启航:高开高走,燃动赛场》  2025-06-29 18:22:40 梅赛德斯-奔驰首推纯电MPV,福建智造引领未来出行新风尚  2025-06-29 18:00:09 212 T01‘检阅官升级款’震撼登场: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皮卡混动版蓄势待发  2025-06-29 12:59:09 奇瑞风云A9L预售40小时狂揽1.2万订单,7月8日震撼上市  2025-06-29 12:57:08 问界M8产品经理亲测华为乾崑ADS 4.0:揭开智能驾驶新纪元序幕  2025-06-28 13:11:38 男子晒女友小车竟无法超车,网友:这车我愿跪着要  2025-06-28 12:54:30 小米YU7引爆全球:特斯拉面临新挑战?  2025-06-28 12:36:05 雷克萨斯新能源工厂上海启航,2026年将迎首辆新车下线  2025-06-27 11:16:24 2025Q1车用5G狂飙:比亚迪蔚来引领,出货量暴增134%  2025-06-27 10:55:23 零跑D系列明年Q1震撼登场,双骁龙8797芯片引领智能新纪元  2025-06-27 10:39:30 特斯拉虚拟排队上线,充电不再抢位!  2025-06-27 10:34:14 特斯拉销量暴跌!核心高管再离职,风波升级  2025-06-27 10:33:00 小米YU7三分钟狂订20万台,日产高管怒怼米粉愚忠?  2025-06-27 09:22:55 小米YU7一小时订单爆棚:28.9万辆背后暗藏万元代抢乱象  2025-06-27 07:43:27 上汽2025款飞凡F7震撼上市,限时特惠16.29万起引热议  2025-06-26 17:40:06 阿斯顿·马丁DB12 S震撼曝光,7月首秀引燃性能车迷期待  2025-06-26 16:56:25 沃尔沃全新 XC60 登场:豪华驾享新标杆,燃油与插混双旗舰震撼上市  2025-06-26 16:55:54 理想汽车首推即停即充超充旗舰站,开启补能新纪元  2025-06-26 12:13:58 Model S撞车起火致3死,家属控诉特斯拉设计缺陷索赔千万  2025-06-26 09:13:09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5友情链接交换
文化潮流网  |  数界探索  |  文化新视界  |  深度文化说  |  智慧科技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2015-2025 科技快讯中文网 时光记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25016403号-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用户投稿  关于我们

页面执行时间0.0112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