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直言欧洲低效运营教训: costly lesson behind the scenes
近日,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北京组织了一场小型沟通会,邀请了十余家机构与媒体参与。会上,他针对蔚来近期的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盈利目标等话题分享了不少信息。作为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观察者,我认为这场沟通会不仅展示了蔚来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规划,也体现了其在应对行业激烈竞争时的积极态度。 蔚来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内部改革提升运营效率,这些努力都表明企业正试图从多方面夯实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成为所有新能源车企共同面对的课题。而蔚来提出的解决方案,既包含短期调整策略,也有长远战略布局,这无疑为其他同行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沟通会还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蔚来愿意主动倾听外界声音,并与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开放姿态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同时也彰显了企业对自身品牌的高度认同感。总体而言,蔚来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技术实力上的突破,更是企业文化层面的一种转变——即以用户为中心、追求长期价值创造的企业理念正在逐步落地生根。
李斌称,蔚来成立十年间付出了不少学费。“有些挑战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认知范畴,有些则是我们自身没有做好,或许是管理意识或方法有所欠缺,我们知错就改。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态度。”
李斌举例称,蔚来汽车在2021年选择进入挪威市场时,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运营模式:慕尼黑的团队全程远程操作,没有派遣人员实地参与。然而,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车辆运输、门店开设、本地团队招募以及员工培训等一整套流程,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这种“无接触”的跨国商业尝试展现了技术与管理协同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灵活的资源配置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不过,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文化差异可能影响沟通效率,进而对用户体验造成潜在挑战。因此,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如何平衡本地化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蔚来此次探索为其他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原本以为在欧洲可以大干一番,结果吃了不少亏,虽然挪威也属于欧洲,但挪威与欧洲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
挪威是非欧盟国家,我们用挪威代替欧洲,出现了误判。我们这几年在欧洲投入很大,没想到欧洲、德国等地办事这么慢,建个换电站要10个月,有的甚至一年。销售服务网络的爬坡时间太慢,就意味着贵。
李斌强调,在国内市场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蔚来汽车计划在2025年内拓展至25个新的国家和地区,这一国际化战略有望为品牌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销量增长潜力。 在我看来,蔚来选择此时加速全球化布局是一个明智之举。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巩固行业地位。而通过进军海外市场,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还能借助当地成熟的消费环境和技术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如何平衡本地化运营与全球统一标准将成为一大挑战,这不仅考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也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蔚来能否在新市场站稳脚跟,还需持续关注其后续表现。
不过,接下来乐道、萤火虫和蔚来品牌进入全球市场,蔚来会找当地的合作伙伴——不是经销商模式,而是国家合作伙伴。
一个国家计划与一家企业合作,借鉴蔚来的直销模式,借助其现有的资源,在当地拓展业务。
这样的扩张方式对我来说显然更加稳健且高效,与过去在欧洲五个国家采取直营模式相比,这种方式几乎不需要初始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只需承担一部分行政成本以及初期的品牌推广费用。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已经精细了许多,这让我对未来的收益预期更加清晰。在我看来,这种轻资产运营的方式不仅降低了风险,还能让我们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同时,这也表明企业正在逐步优化其战略规划,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这一点值得肯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