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场景智驾方案即将上线:重塑城市出行新格局
3月25日消息,比亚迪在2023年2月推出的“全民智驾”战略正在逐步落地,首批21款车型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正式上市。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深耕,也展现了其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的决心。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此次通过“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应用,将智能化体验从高端车型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延伸。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产品的竞争力,还可能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市场渗透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技术进步令人振奋,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比亚迪需要在推广新技术的同时,确保每一项功能都能经受住实际使用场景的考验,以赢得用户的长期信任。 总体来看,“全民智驾”战略体现了比亚迪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洞察,而市场的反馈将是检验这一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未来几年内,随着更多搭载该系统的车型推出,比亚迪或将引领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
据HiEV大蒜粒车研所今日报道,在本次发布的21款车型里,除了配备激光雷达的天神之眼A和天神之眼B之外,仅有海狮07EV是与卓驭科技共同研发的,其余的天神之眼C系列车型均为比亚迪自主研发,搭载了英伟达Orin N以及地平线J6 M平台。
报道还称,比亚迪的“全民智驾”项目于去年九月正式在内部启动。经过努力,该计划在第一阶段成功实现了天神之眼C平台对自研的“高速NOA与自动泊车算法”的搭载应用。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为后续向更复杂的“端到端城区”场景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比亚迪正以稳健的步伐推进其智能化战略。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比亚迪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全民智驾”项目的持续推进体现了企业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用户体验提升的不懈追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技术升级不仅关注单一功能的优化,还致力于构建更加全面且安全的自动驾驶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随着相关技术逐步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全民智驾”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安心体验,同时也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注入更多活力与可能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法规监管之间的关系,将是所有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报道透露,比亚迪的自研算法开发工作正由新技术院旗下的算法中心全力推动,该团队致力于在今年实现自研端到端城区智能驾驶系统的量产目标。目前,端到端城区算法的研发初期已基于双Orin X平台展开。按照计划,比亚迪希望在2025年实现这项技术的量产装车,这一目标与其他车企如长安的自研规划保持一致。
比亚迪近期推出的“天神之眼C”凭借其全球首创的“前视三目”技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创新不仅展示了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厚积累,也再次证明了其在技术研发上的前瞻性布局。在我看来,“前视三目”的设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一次大胆探索。它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感知能力,还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安全与便捷的驾驶体验。比亚迪此举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并激励其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共同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12V:3 前视三目(2 个广角摄像头、1 个长焦摄像头)、5 周视摄像头、4 环视摄像头
5R:5 毫米波雷达
12U:12 超声波雷达
据介绍,“天神之眼 C”搭载传感器先进的 「二郎神」前视三目,物体探测精度 1cm,高程感知时延低至 30ms,号称“路面不平提前预瞄,减速通行安全伴行”。
五颗毫米波雷达实现360°全方位无盲区感知,其中前置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300米,水平角精度为0.1°,测速精度为0.03米/秒;后置雷达具备16通道虚拟通道,支持垂直方向探测,探测距离为120米。同时,配备的12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精度可达1厘米,泊车定位精度为2厘米。
此外,“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全系搭载代客泊车功能,城市记忆领航功能预计将在今年底通过OTA升级推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2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