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升级遭拒,车主获赔1.06万美元引发行业震动
7月8日,据媒体报道,华盛顿州的特斯拉车主马克·多宾(Marc Dobin)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
他于当地时间6月30日通过法律仲裁途径,成功获得特斯拉退还的10,600美元(约合人民币76,041元),该款项包含FSD费用及相应税款,并自行承担了美国仲裁协会(AAA)及仲裁员的7,975美元(约合人民币57,210元)费用。
仲裁员认为“现有证据充分表明该功能无法使用、无法操作或无法访问”。
报道称,特斯拉自2016年起生产的每辆汽车,都配备了实现全自动驾驶(FSD)所需的全部硬件条件,这是其最初对车主的承诺。这一举措体现了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也反映出其对技术发展的信心。然而,尽管硬件已就绪,软件的完善与实际路况的复杂性仍对FSD的全面落地构成挑战。这也提醒消费者,在关注技术潜力的同时,需理性看待当前的技术成熟度。
近十年来,特斯拉始终未能兑现当初关于全自动驾驶(FSD)功能的承诺。直至今年1月,马斯克才首次公开承认,HW3芯片无法完全支持FSD,并表示车主需升级至HW4才能实现该功能。然而,截至目前,特斯拉仍未向用户公布具体的升级计划。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技术迭代本应伴随着清晰的路线图和透明的沟通。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进展虽备受关注,但其在信息透明度方面的不足,也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惑与不满。尤其是在FSD这一核心功能上,消费者期待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可信赖的服务保障。如果升级计划长期不明,可能会对品牌信任度造成一定影响。
在国内市场,也有车主因相同的原因,正集体对特斯拉提起消费欺诈诉讼。
车主表示,特斯拉在销售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时,大力宣传其具备完全自动驾驶的能力,诱导消费者支付6.4万元至8万多元不等的费用购买该功能。
然而,从法律事实的角度来看,购车合同中未明确列出硬件使用限制条款,导致许多车主在购车后发现,搭载HW3芯片的车辆硬件实际上无法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功能。
2025年3月,特斯拉将相关宣传调整为“FSD智能辅助驾驶”,但未对已购车用户作出任何补偿说明,这一行为可能涉及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同时,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存在FSD无法退款、无法转让、无法使用的霸王条款,引发消费者不满。 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进行产品或服务名称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用户的权益,尤其是在涉及技术功能和使用限制的情况下,更应透明沟通,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与损失。此次特斯拉的做法,反映出在用户服务和责任承担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3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