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时代开启!3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引领能源革命
7月9日,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内蒙古赤峰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年产量达32万吨绿色合成氨。这标志着我国绿氢绿氨产业成功突破示范阶段,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该项目核心在于构建“风光电储氢氨”一体化的零碳生产链:依托配套的143万千瓦风电光伏及680兆瓦时储能系统所产生的绿色电力,实现大规模电解水制取高纯度绿氢,为后续的氢能产业链提供坚实基础。 从能源转型的角度看,这一项目的推进标志着我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风电和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储能系统,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为绿氢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持续的电力保障。这种“风光电储氢氨”模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同时利用绿电分离空气获取氮气,随后通过先进的合成工艺,在新型合成塔中进行催化反应,将绿氢与氮气高效转化为绿色合成氨,实现从原料获取到产品生产的全链条零碳排放。 这种生产方式标志着我国在绿色化工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整合可再生能源与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为传统化工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未来,随着技术不断优化和成本逐步下降,绿色合成氨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力量。
项目规划产能规模庞大:一期工程年产量达32万吨绿氨,待三期全部建成投产后,总产能将提升至152万吨/年。
绿氨作为一种兼具工业原料和清洁能源载体双重功能的重要产品,在钢铁、化工、发电、航运等高碳排放行业实现深度脱碳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赤峰项目的规模化投产,为解决这些行业的碳减排难题提供了重要的低碳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4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