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突围:理想与现实的新征程
今年,理想被「群狼」盯上了。
据了解,2025年有望成为中大型SUV市场的爆发之年,预计市面上将有超过15款具有竞争力的中大型SUV密集推出。这些车型的车长普遍介于4.4米至5.1米之间,动力系统涵盖增程、插混、纯电以及换电等多种形式,售价区间从20万元到80万元不等,市场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且多元化。
中大型 SUV 市场最初是 BBA 的「后花园」。
理想ONE以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增程电动技术,在上市之初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紧随其后,问界新M7与理想L6相继推出,不仅延续了品牌的创新优势,更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销量成绩甚至超越了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宝马和奥迪。 在我看来,这些成绩的背后,不仅是产品力的体现,更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洞察的结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单纯的技术堆砌已不足以吸引用户,只有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提供兼具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理想汽车的成功经验无疑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崛起潜力。未来,随着更多品牌加入这一赛道,市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而谁能更好地把握趋势、满足需求,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为何今年众多车企纷纷涌入中大型SUV市场?作为该领域的领军者,理想汽车能否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01中大型 SUV「修罗场」
车企的竞争,在过去的几年里,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而在这场竞争中,许多品牌都将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视为追逐的目标。这些车企希望通过提供更大的空间、更丰富的配置来超越特斯拉,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我看来,这种对标策略其实是一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斯拉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其技术和市场表现确实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其他车企选择以特斯拉为目标,不仅是对自身实力的一种挑战,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单纯模仿或追求“更大”“更高”的配置是否能真正赢得市场,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毕竟,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如何在技术、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找到独特的平衡点,才是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希望看到更多车企能够跳出传统思维,探索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
尽管众多车企纷纷发力,使出了浑身解数,但除了小米SU7之外,似乎没有哪款车型能够对特斯拉Model Y的核心市场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不过,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发展,未来小米推出的YU7或许会成为值得关注的一匹“黑马”。这款新车如果能够在性能、价格以及智能化体验上找到平衡点,或许真的能给Model Y带来一定的压力。毕竟,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产品的追求从未停止,而小米在智能家居生态链上的布局也可能为YU7加分不少。不过,最终市场表现如何,还需看小米能否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无论如何,这场较量无疑会让电动车市场更加精彩纷呈。
腾势N9,作为比亚迪迈向高端化的关键一步,也意在与理想L9和问界M9一较高下|图片来源:腾势官网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渗透率已突破50%,行业竞争也随之迈入“淘汰赛”阶段。在寥寥可数的“蓝海”市场中,各大车企正加速布局抢占份额。
其中,理想L9与问界M9所在的中大型SUV细分市场,正逐渐成为车企竞争的新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超过 15 款中大型 SUV 车型,比如腾势 N9、深蓝 S09、领克 900 EM-P、极氪 EX1H、广汽传祺 S7、昊铂 HL、乐道 L90、吉利的银河星舰 9 等。
这些车型覆盖了从 20 万到 50 万左右的价格区间,希望满足不同消费层的需求。
同时,它们大多顺应市场潮流,选择了三排六座的设计布局,并且配备了混合动力系统,在续航能力和性能表现上力求平衡。不过,也有一些品牌另辟蹊径,比如乐道L90通过创新的换电模式来塑造自身的独特竞争力。 在我看来,这种多样化的产品策略反映了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变化和技术革新的阶段。一方面,主流车企选择跟随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这表明消费者对空间灵活性和节能环保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像乐道L90这样的尝试则展现了行业内的创新活力,尽管这类模式可能面临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挑战,但其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也为未来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就像住房消费从“有房可居”升级到“居之舒适”,汽车行业也在从“基本代步”向“驾驶愉悦”转变。|图片来源:问界官网
近年来,各大车企纷纷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大型SUV市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在我看来,这与当前汽车市场的“改善型”需求密不可分。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宽敞的空间、更高的舒适度以及更强的多功能性,而这些恰恰是中大型SUV的优势所在。 相比紧凑型或小型SUV,中大型SUV不仅能够满足日常通勤的需求,还能为长途旅行提供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同时,在配置方面,这类车型通常会搭载更多高科技装备,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豪华内饰等,进一步迎合了用户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此外,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中大型SUV细分领域尚存较大潜力空间,对于希望抢占先机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总之,车企聚焦于中大型SUV市场既是顺应潮流之举,也是基于长远发展考虑的战略布局。未来,谁能更好地把握住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人群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置换和增购用户已成为购车绝对主力,比例远超首次购车人群。
乘联会预测,到 2025 年,首购的比例将逐渐下降至 30% 左右,增购、换购的比例达到了 7 成。
这也意味着,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如今大多数消费者已不再是初次购车者,他们对车辆的需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代步功能。宽敞舒适的驾乘空间以及先进智能的科技体验已成为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也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在设计与技术上不断创新。 在我看来,这一趋势表明了市场正在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这无疑是对车企创新能力的一种肯定。同时,这也提醒各大品牌需要更加关注用户体验,不仅要提供硬件上的优质选择,还要在软件服务和智能化应用方面下功夫。只有真正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销售数据也验证了这个趋势。2024 年全年国内大中大型 SUV 市场,销量为 164.6 万辆,同比增长 52.5%,相当于同期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速(5.8%)的 10 倍。
除此之外,中大型 SUV 一般体型更大,质量更重,所以在能耗和续航方面面临挑战。
然而,近年来增程和插混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渐成熟,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宁德时代推出的骁遥增程电池,率先将增程式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提升至400公里以上,使得日常城市通勤以及中短途出行均可实现纯电驱动模式。此外,该电池还具备4C超充技术,据称仅需充电10分钟即可增加超过280公里的续航里程,显著提升了车辆的补能效率。
再有就是,近年来,国内汽车品牌的共同发展趋势是“品牌向上”。这一战略不仅是展示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平台,还能有效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定位。与此同时,相比竞争激烈且利润空间有限的紧凑型车市场,中大型SUV凭借更高的毛利水平,正吸引众多车企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理想汽车与赛力斯作为深耕中大型SUV市场的代表企业,其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这两家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不仅反映了它们在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也体现了品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我认为,理想汽车和赛力斯的成功并非偶然。首先,它们坚持走高端化路线,专注于中大型SUV这一细分市场,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其次,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上,这两家企业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压力。此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企业还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符合未来趋势的新车型,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总之,理想汽车和赛力斯凭借自身实力,在行业内树立起了标杆形象。对于其他车企而言,如何借鉴其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将是未来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达到了26.21%,这一成绩不仅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领域,甚至超越了特斯拉的19.8%。与此同时,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也达到了20.3%。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充分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和技术实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说明其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定位上都有独到之处。相比之下,特斯拉虽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但其毛利率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似乎并未达到预期。这或许表明,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巨头抗衡的能力,并且正在通过本土化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大的话语权。
02、理想或成最大受害者
在中大型SUV市场中,新势力品牌的崛起正在重塑传统格局。目前,像理想L6、问界M9这样的新能源车型,已在销量方面超越了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
然而,在耀眼的聚光灯下,考验却愈发严峻。随着众多新玩家的涌入,理想、问界等先发者将直面后来者的“围剿”。他们不仅要应对低价竞品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还要不断突破技术极限,以守住高附加值的市场地位。
问界在经历短暂的换代真空期后,凭借鸿蒙智行生态的优势,迅速构建起独特的用户体验,整体受到的影响较为有限。这不仅体现了其产品策略的灵活性,也彰显了品牌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问界的这一表现无疑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提醒其他品牌,在面对技术迭代或市场波动时,如何快速调整策略、保持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进入 2025 年,问界在销量上出现了大幅波动。1-3 月份,赛力斯汽车(含问界品牌)的累计销量只有 4.5 万台,同比下滑了 46.31%,这也是少有的大幅下跌的新能源品牌。
这背后主要是问界进入产品迭代周期,很多用户在等待新车上市。比如上市之前,问界 M8 预售订单短时间内已经突破 15 万辆,很多用户成了「等等党」。
2025款问界M9自上市以来仅用27天就收获了4万份订单|图片来源:问界官网
问界通过推出全新换代车型成功实现市场复苏。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品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也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的决心。新车型的上市无疑为问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帮助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重新站稳脚跟。 我的看法是,问界的这一轮产品更新换代策略非常值得肯定。在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敢于大胆革新、全面升级产品线的企业往往能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问界此次推出的全新车型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更加吸引人,而且在技术配置上也有了显著提升,这表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得到了回报。未来,希望问界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创新精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最新数据显示,刚刚上市的问界 M9 2025 款 27 天大定 4 万台,问界 M8 上市 4 天大定 5 万台。考虑到这两款车的落地价都在 40-60 万区间,能取得如此庞大的订单量,确实远超很多人的预料。
相比之下,今年理想汽车的更新换代幅度较小,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冲击。
理想是增程式中大型SUV的先行者,曾依靠精准的家庭需求定位抢占蓝海市场。
不过,华为鸿蒙智行凭借问界M9、M8等多款车型,在市场上对理想汽车的L6至L9系列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零跑等新兴品牌则以更低的价格策略切入市场,用接近“半价理想”的性价比优势吸引了不少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理想汽车面临的市场挑战。 从当前的竞争态势来看,华为鸿蒙智行与零跑等品牌的崛起,不仅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同时也凸显了消费者对产品性能与价格之间平衡点的高度关注。对于传统头部品牌而言,如何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而新兴势力的快速崛起,则提醒整个行业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否则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错失机会。
销量已经反映出理想面临的挑战。2025 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达 9.29 万辆,同比增长 15.5%。虽然实现了增长,但这一增速远低于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高达 47.1%)。
相比问界的大刀阔斧焕新,理想汽车2025款的更新重点放在了智能驾驶系统的软硬件升级上。在新产品方面,理想汽车计划下半年推出纯电车型L8,但要延续以往的高增长态势,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想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投入无疑是一种战略选择。尤其是在新能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提升智能驾驶能力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卖点。然而,纯电车型能否如预期般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仍需观察市场反馈。毕竟,随着更多品牌加入战局,消费者的期待值也在不断攀升,如何在产品力与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将是理想汽车未来的关键课题。
更关键的是,理想汽车长期依赖的增程技术,“无续航焦虑”这一核心竞争力正逐渐被竞争对手瓜分。 在我看来,增程技术曾是理想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中的一大杀手锏,它有效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为品牌赢得了稳定的用户群体。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布局混动和插电式车型,甚至推出更高效的电动化解决方案,这无疑对理想汽车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守住自身的技术优势,并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持续突破,将是理想汽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5年,市场上将迎来众多新车型,这些车型涵盖了增程、插混、换电等多种动力形式。随着宁德时代骁遥增程电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企能够迅速采用增程技术,这无疑为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看来,这种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还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门槛。未来,多样化的动力选择将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筹码,同时也将促使整个行业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不断进步。
2025年,中大型SUV市场正迎来一场激烈的竞争风暴,这无疑将成为理想汽车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挑战。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大型SUV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品牌纷纷加大投入,试图在这片红海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这一波竞争浪潮不仅考验着其产品力和技术实力,更对其战略定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特色,并持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将是理想汽车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想汽车凭借其独特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在市场上一度占据了先机。然而,随着更多竞争对手的加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单纯依靠某一技术优势已难以确保长期竞争力。因此,理想汽车需要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同时优化服务体系,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总体而言,这场中大型SUV市场的激战既是危机也是机遇。理想汽车若能抓住机会,及时调整策略,就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若稍有不慎,则可能错失良机。无论如何,这场战役的结果都将对理想汽车的发展轨迹产生深远影响。
2022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华为问界M7的推出,对理想ONE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压力,致使理想ONE销量急剧下滑,并最终提前结束了生产。在短短一个季度内,理想汽车因此蒙受了十几亿元的亏损。这次挫折迫使理想汽车迅速调整了整体战略方向。
2022年9月底,理想汽车开始深入研究华为的管理模式,并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升级为矩阵型组织。这一系列动作伴随着产品的快速迭代,理想迅速推出了L9和L8两款车型。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高效的执行能力,理想不仅稳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我认为,理想汽车的这次转型体现了其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决心与行动力。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及时调整战略并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于提升内部效率、增强团队协作也具有重要意义。理想汽车的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它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在未来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超过50%,中国汽车市场的全新格局逐渐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速入局,中大型SUV这一「最后的蓝海」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从竞争较少的「蓝海」转变为竞争激烈的「红海」。
在这场更加激烈、更注重综合实力的角逐中,最终的胜出者或许并非技术最先进的,也不是价格最低廉的,而是能够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那一个。
理想汽车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义能力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如今这一核心竞争力正遭遇新一轮严峻挑战。理想汽车能否通过深入洞察用户需求找到突破口,这将直接关系到它的未来发展走向。 在我看来,理想汽车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与消费者心理变化。只有真正理解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企业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技术迭代和产品优化上持续发力,以巩固竞争优势。面对挑战,理想汽车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赢得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