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内卷:新能源车驶入高质量快车道,5G与千兆光网引领新基建浪潮
2025年7月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昨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工信部将重点推进“强筋壮骨”、价值创造、安全保障及行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从会议内容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时强化对关键领域的安全保护。 在我看来,此次会议释放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强调“强筋壮骨”意味着要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而“价值创造”则指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保障国家安全和行业治理的有序进行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附会议中重点强调要抓好的八方面工作如下:
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进一步发挥工业大省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中的引领作用。制定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政策方案,助力扩大内需消费,加快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推动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扩大“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的实施范围。加快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健全涉企收费的长效监管机制。 从当前政策导向来看,国家正着力构建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工业发展体系,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升产业链韧性。同时,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市场活力。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稳住经济基本盘,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加大力度补短板、锻长板、强保障,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继续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优化重点产业链全球布局。
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培育。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行动,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完善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政策措施,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制定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工业体系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完善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升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加快构建中国开源体系,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源社区,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开放、协作的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强化底层技术攻关和重点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分级分类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具备智能决策与自主运行能力的工业智能体,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推动数据要素与工业深度融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加强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增强产业链韧性。而开源体系的建设,则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形成更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人工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将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业互联网的分级分类应用,体现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理念,有利于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数字化转型格局。
建立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推广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抓好“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培育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绿色低碳供应链提升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完成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推动5G网络和千兆光网的普及与质量提升,持续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万兆光网试点的推进力度。有序布局算力中心建设,增强智能计算资源的供给能力与使用效率。全面推广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电子证照,优化卫星通信业务的准入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应急通信综合保障区域中心,切实抓好信息通信领域的暖心服务实事,深入推进防范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同时,加强无线电管理,确保重大活动期间的无线电安全、通信服务及网络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观点:当前,我国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体现出对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从5G到万兆光网,再到算力中心的布局,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基础网络的覆盖与性能,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对电信诈骗的治理和应急通信保障的强化,也反映出政府在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服务方面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前瞻性。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和政策持续完善,信息通信行业将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出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对优质企业的主动识别机制,推进优惠政策“免审即享”模式的实施。切实建设并高效运用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
加快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切实抓好“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要持续巩固“内卷式”竞争整治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光伏等重点行业的治理力度,通过标准提升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具有工信特色的“大思政课”,推动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在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政策导向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前瞻性。“十五五”规划的编制不仅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布局,更是对当前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指引。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整体竞争力。通过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有助于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同时,重视人才建设和教育发展,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长期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9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