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6.5万司机无证运营背后:百亿营收的合规危机
5月5日传来消息,年营收达147亿元的曹操出行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与此同时,其被曝出存在6.5万名司机“无证上岗”的情况。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间,曹操出行的营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从最初的71.53亿元增长到147亿元,展现了其在网约车市场的持续扩张能力。这一成绩不仅反映了曹操出行在运营效率上的提升,也体现了其在服务质量和市场定位上的精准把控。 在我看来,曹操出行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如此显著的增长,离不开其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技术创新的不断投入。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网约车行业中,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说明曹操出行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稳固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进步,曹操出行若能继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挖掘潜在市场,相信其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曹操出行的订单量和营业收入持续上升,但其各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最大的开支为向司机支付的报酬及补贴,具体金额分别为72亿元、62.85亿元、81.46亿元和107.15亿元。
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曹操出行拥有自己的车队。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曹操出行拥有一支超过3.4万辆定制车的车队供附属司机使用,该车队为中国同类车队最大。
曹操出行目前有两款专属定制车型:“枫叶80V”与吉利“曹操60”,这两款车均为支持换电功能的纯电动车型。“枫叶80V”主要应用于专车服务领域。
尽管定制车被投入“专车服务”领域,但专车上的司机并不隶属于曹操出行。 这一情况引发了对共享出行行业分工模式的新思考。定制车辆虽然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和舒适性,但司机资源并未与平台深度绑定,这表明专车服务可能仍需在资源整合和运营效率上进一步探索。未来,如何实现车辆与人员的有效协同,或许是各大出行平台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传统服务环节的优化与整合。
据悉,曹操出行的主体为优行科技,而优行科技在过往多份劳动判决书中表示:“我公司已将驾驶员业务全部外包给浙江外企德科公司。”
在招股书中,曹操出行方面表示,现阶段所有司机均来自合作方。
而天眼查显示,优行科技曾受到659次行政处罚,处罚总金额达641.87万元。处罚原因大多为司机无法提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未取得车辆营运证案。
招股书显示,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前十个月,曹操出行品牌的活跃车辆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分别为21.62万辆、30.73万辆以及59.23万辆。然而,在这些活跃车辆中,未取得运输证的车辆占比也值得关注,具体数量为3.42万辆、4.82万辆和5.09万辆,分别占各自时期活跃车辆总数的15.8%、15.7%和8.6%。 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曹操出行在业务扩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合规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网约车行业日益规范化的大背景下,平台对于运营资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未取得运输证的车辆比例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依然较高,这或许反映出部分区域或时间段内监管政策执行力度仍需提升。 总体来看,曹操出行需要加快解决无证运营的问题,以确保所有服务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同时,这也提醒其他网约车平台,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合法化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认可之间的平衡。
同期,曹操出行品牌旗下的活跃司机人数分别为2135万名、30.51万名和59.06万名。其中,尚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活跃司机数量分别是3.84万名、4.79万名和6.56万名,分别占各自活跃司机总数的18%、15.7%和11.1%。
截至2024年10月底,曹操出行平台仍有6.5万名活跃司机未持证上岗。
对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乘坐“司机无资质车辆无牌照”的网约车,将承受安全、服务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潜在风险。
特别是当交通事故一旦发生时,消费者或许难以得到合法的保险赔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8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