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之争or行业预言?何小鹏硬核回击:蔚小理的未来不只是三年
5月13日消息,你是否认为电动汽车缺乏技术含量?然而,在部分专家眼中,情况并非如此。
近日,在近期一档对话节目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朱西产教授对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预测。他表示:“蔚来、小鹏和理想,最终能独立生存下来的概率几乎为零,它们需要尽快寻求兼并重组或深度合作。”这一观点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我看来,朱教授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传统车企加速转型,跨界巨头纷纷入局,留给蔚小理这样的初创企业的发展空间正在被迅速压缩。尽管它们在过去几年凭借创新技术和差异化定位赢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但面对巨额研发投入、供应链压力以及持续加剧的市场竞争,单打独斗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尽早整合资源、抱团取暖或许是这些企业在未来站稳脚跟的关键策略。当然,这也意味着它们需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实现共赢发展。否则,被淘汰的命运或许真的难以避免。
这位专家认为,“年产量达不到200万辆的企业,恐怕很难生存下去,毕竟规模过小会导致研发费用占比较高。这类企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合作或合资机会。因为如果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更新就会停滞,以如此高的研发成本却只有这么少的产量,企业将难以为继。”
朱西产表示:从用人策略来看,我对于造车新势力“三兄弟”的创新能力感到忧虑,当初的造车初心是否会因财务压力而受到影响?蔚来、小鹏和理想虽然引入了“汽车老兵”,提升了运营效率,却逐渐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恐怕难以与传统车企正面抗衡。
从智能驾驶的角度看,华为鸿蒙智驾系统的推出已经给蔚来、小鹏、理想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果今年比亚迪、吉利、奇瑞借助地平线和Momenta的技术实力,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那么以华为、地平线、Momenta以及华为与长安合资的阿维塔(可视为“华大地M”组合)为代表的四大智驾供应商全面崛起,蔚来、小鹏、理想不仅难以守住所谓的护城河,恐怕连维持现状都将成为难题。 这一趋势背后,反映出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加速重塑。过去几年,蔚来、小鹏、理想凭借智能化体验一度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但随着传统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奋起直追,尤其是比亚迪等巨头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技术研发积累快速推进,整个行业的竞争门槛被进一步抬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深度和普及速度将直接影响各家车企的生存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地M”的集体发力不仅仅意味着技术上的竞争加剧,更可能带来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比如,通过开放平台和技术授权等方式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可能会让更多品牌享受到智能化红利。而那些未能及时转型的传统车企或新势力,则很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站在2025年的视角回望,这一轮由智能驾驶驱动的行业洗牌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局面。对于蔚来、小鹏、理想而言,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将是决定其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曾提到:“从逻辑上看,我认同这种说法,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反而不会过多纠结于逻辑本身。”在他看来,创业的魅力就在于挑战那些看似“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的看法是,这句话道出了许多成功企业家的心声。在商业世界里,逻辑固然重要,但它往往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真正的创新与突破常常需要打破常规,甚至违背某些传统逻辑。何小鹏的这番话提醒我们,创业不仅是对资源和市场的理性规划,更是一场充满激情与勇气的冒险。在这个过程中,敢于尝试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许才是成就非凡事业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