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雨天涉水不怕?专家:IP67认证让触电谣言无处遁形
6月26日消息,近期多地进入雨季,网络上流传着“下雨天不能开新能源电车,会漏电触电”的说法,引发部分车主的担忧。 对于此类传言,有必要进行理性分析。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防水和绝缘性能,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正常情况下,车辆在雨天行驶并不会导致漏电或触电风险。当然,车主也应避免在积水较深的路段行驶,防止因进水引发其他安全隐患。面对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公众应保持警惕,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避免被误导。
对此,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等单位联合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澄清和辟谣。 在信息传播日益迅速的今天,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而谣言的传播也往往伴随着误解和恐慌。此类由权威部门发布的“科学”流言榜,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也为网络环境的净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系统性地梳理和回应常见的不实信息,这类举措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增强人们对科学的信任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时,依靠权威渠道进行科学辟谣,是维护社会理性与稳定的重要方式。
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最初设计时,就已经充分考虑了防水和防漏电的问题。
专家介绍,新能源电车电池普遍采用IP67或更高等级的防水设计,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浸水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作,有效避免漏电风险,保障用户安全。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电池防水等级的提升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要体现。IP67标准意味着电池在短时间浸泡后仍能正常工作,这不仅增强了车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也提升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度。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高防护等级的电池应用,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安全标准提升。
根据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18384-2020)的规定,所有上市的新能源电车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涉水测试,车辆应在100毫米深的水池中以“20km/h±2km/h”的速度行驶至少500米,时间大约1.5分钟。
动力电池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规定,所有动力电池必须满足机械振动耐久试验后的浸水试验要求。
IP67代表高水平密封的防护设计,6这个数字,主要是代表防尘性能,7代表防水性能。
6这个防尘性能,指的是电池包在完成测试后,仍能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内部结构。这一标准对于保障电池包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粉尘较多的使用环境中,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7代表电池包在1米深的水下浸泡30分钟后取出,内部应完全无水渍,所有功能仍需正常运作。
另外,新能源电动汽车配备了多重安全保护机制,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将自动切断高压电源,从而有效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背景下,车辆安全性愈发受到关注。这种主动切断高压电源的设计,体现了车企对用户安全的重视,也反映出技术在不断进步。通过智能化的监测与响应机制,不仅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强的信心。
因此,下雨天正常驾驶新能源车是安全的,不会出现漏电或触电的情况,大家无需过度担忧。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公众对车辆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从技术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了防水、防漏电等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雨天行驶时,车辆的绝缘性能和防护等级均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因此,只要按照规范操作,正常使用新能源车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相关知识、正确使用车辆,才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4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