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新赛季燃情启幕,速度与激情再掀狂潮
《F1:《狂飙飞车》在北美首映日票房收入达到2500万美元,首周票房接近6000万美元,表现超出预期。
该片由苹果委托华纳发行,包括F1首席执行官在内的赛事组织者深度参与影片制作,为摄制组提供便利——类似F1母公司委托网飞拍摄的纪录片《疾速争胜》,网飞凭借强大的资源在P房与赛道间自由穿梭,甚至将镜头伸进车手更衣室,而车手对此也只能表示不满,却无能为力。 从内容上看,这种合作模式反映了体育赛事与流媒体平台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一方面,赛事方希望通过影视作品扩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平台则借助赛事的高关注度吸引用户。然而,这种深度介入也引发了对运动员隐私和自主权的讨论,尤其是在缺乏明确边界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内容创作与运动员权益,仍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
F1的母公司Liberty Media是一家美国企业,而F1在美国的粉丝基础相对薄弱,公司高层对此十分关注。近年来,F1不惜重金在北美地区增设赛事,旨在改变“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状,参与影视制作也是其多方面市场推广策略的一部分。
《F1:狂飙飞车》的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宣发费用另计),即便北美首周能拿到6000万美元,全球首周1.4亿美元,收回成本尚待时日。但该片已创下多项记录,比如布拉德·皮特超越十年前的《僵尸世界大战》,创下职业生涯全球票房最高首周;该片同时也是苹果影业迄今为止首周成绩最好的作品,库克喜不自禁。
另外,业界人士祝贺丹尼斯·维伦纽瓦获得竞争最激烈的导演职位,将为亚马逊拍摄007电影。
这位58岁的法裔加拿大人将执导第26部邦德影片,也是亚马逊收购米高梅之后首部007电影。多年来有许多导演觊觎这个职位却铩羽而归,阿方索·卡隆、乔·赖特、马修·沃恩、盖·里奇……圆梦007的想法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
最大的障碍是掌握创意控制权的布罗科利家族。布罗科利兄妹继承了父亲对邦德系列的控制权,从演员选拔到剧本创作乃至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深度参与,使得多位导演望而却步(包括只拍摄了28天却耗时28年的丹尼·博伊尔)。今年2月,布罗科利兄妹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控制权转让给亚马逊,为拍摄新的邦德电影扫清了障碍。
目前业内人士再次对维伦纽瓦获得导演职位表示担忧,认为他可能缺乏幽默感,从而将007系列拍成带有英式口音的杰森·伯恩风格。
布罗科利兄妹的父亲在拍摄007电影之前,曾以B级战争片起步,而他的制片合作伙伴则出身于马戏团和喜剧领域,这种偶然的组合为早期的邦德电影带来了独特的幽默风格。然而,牛蛙(可能指某位导演或制片人)的作品中却从未出现过这种轻松愉快的幽默感——真的有吗?仔细回想也很难找到类似的例子。
大家对牛蛙版《007》普遍认可其走高端艺术路线,拥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被认为是一部史诗级作品。然而,对于007的粉丝来说,他们更偏爱风流倜傥、俏皮机智的詹姆士·邦德,而非深沉内敛、充满痛苦的杰森·伯恩。 在我看来,电影角色的塑造需要与观众的情感期待相契合。虽然艺术表达可以多样化,但经典形象的延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影片在风格上的转变或许是为了探索新的可能性,但若偏离了原作的核心魅力,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感到疏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10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