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电池亮相:遇水即融,电动车革命悄然来临
8月30日,科技媒体NoteBookCheck于昨日(8月29日)发表文章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该材料在浸入有机溶剂后几分钟内便可像棉花糖一样溶解,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电池的拆解与回收效率。
据相关博文介绍,MIT的研究团队旨在应对电动汽车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电子废弃物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自组装的固态电解质材料。该材料的关键特性是在有机溶剂中可快速降解,从而便于电池的整体拆解与回收。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化学》期刊。
该电解质由化学结构类似凯夫拉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遇到水后会自行组装成数百万条坚固且能导离子的纳米带。研究团队通过热压工艺将其制成固态材料,并作为连接层固定电池的正负极。
在电池寿命结束后,只需将整个电池浸入有机溶剂中,电解质便会在数分钟内溶解,正如论文第一作者 Yukio Cho 所比喻的,“就像棉花糖在水中融化”,电池随之分解,各部件便可轻松回收利用。
Cho指出,电池行业传统上往往先追求高性能材料,再考虑如何回收结构复杂、处理困难的电池。而如今,一种新的思路正在兴起:优先选择易于回收的材料,并将其改造为适合电池使用的形态,从设计之初就将可回收性纳入考量。 这种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升电池的可持续性,还能降低后期回收的成本与难度,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资源日益紧张、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这种从源头出发的思维方式值得肯定和推广。
尽管该团队已成功利用这种新型电解质制造出可运行的固态电池,但其性能目前仍无法达到“黄金标准”的商业电池水平。然而,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方法在推动电池循环经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有助于减少对新开采矿物的依赖,并有望降低未来电子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压力。
附上参考地址
New self-assembling material could be the key to recyclable EV batteries
Reversible self-assembly of small molecules for recyclable solid-state battery electrolytes
EVs might get a lot cleaner, thanks to recyclable solid-state batteries from MI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9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