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行,理想无限
科技快讯中文网
最近,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消失九个月后重新现身,并进行了一场直播对话。原本以为他会详细分析MEGA失利的原因以及未来的纯电战略,但他却全程聚焦于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话题。理想汽车似乎认为,未来的重点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李想甚至表示,理想汽车百分之百会涉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AI对于理想来说意味着未来的一切”,李想在直播中这样强调。
具体咋说的,我给大家大致概括一下他的发言。首先,他还是坚持要造车,但李想这两年意识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关键。理想汽车背后的智能系统离不开大型语言模型,而自动驾驶同样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来推动。理想或许真的认为,造车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个阶段的研发投入非常巨大,其中大约有一半的资金都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每年超过100亿的研发费用就是证明。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相信汽车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演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空间机器人,因此理想要转型成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这难道不是百度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的概念吗?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可能真的认为在汽车制造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但李想还是提供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增强人的能力,例如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辅助人类驾驶;第二阶段是成为个人助手,比如车辆可以自主接送孩子;而第三阶段则更为抽象,称之为“硅基家人”,即人工智能拥有记忆功能,能够陪伴用户,并且在用户离开后继续保留他们的记忆。理想汽车一直以来都强调要打造“移动的家”,这似乎与“硅基家人”的概念不谋而合。未来,汽车或许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像家人一样陪伴我们。 这样的发展路径不仅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期待。从简单的辅助工具到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助手,再到具备情感连接和记忆的“家人”,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变化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种转变。未来,人们或许会更加依赖这些智能设备,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成为了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人们,未来我们或许都会成为硅基家族的一员。咳咳。所以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将来一定会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但目前的重心并不是在这个方向。硅基家族的概念还很遥远,现阶段的理想汽车还是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被视为一种较为简单的机器人,只有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其他更复杂的技术。此外,前不久李想被拍到购买了一辆法拉利,他也借此机会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只有亲身体验过,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理想汽车可能真的认为在现有的造车技术上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因此希望通过体验不同的车型来获得新的灵感。李想透露,他相信到了2030年,理想汽车有50%的可能性会推出一款具备人工智能的超级跑车。这个消息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担忧。
这不就是极越在上个月的广州车展掏出来的东西么,侧面还写了“人工智能”四个字。理想可能真觉得 造车造到头了总之,李想这次大谈 AI ,确实有点出乎大家意料。你一增程起家的车企,纯电车子还没造几台,怎么就来扯那么老远的东西?别急,理想这波是在下一步棋。我觉得他们是想在智能化上提前占领用户心智。今年以来,理想在智驾上的升级不少,最新的端到端+VLM 智驾已经在 10月份推送。理想可能真觉得 造车造到头了从用户反馈来看,不少人都觉得这一版智驾能力进步明显。
今年2月,选择理想汽车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功能的用户比例仅为20%,然而到了下半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50%。这意味着目前有超过一半的理想车主愿意为其智能驾驶功能付费。理想汽车或许认为在造车方面已达到一定高度,接下来将推出7.0版本系统,其中的一大亮点是在车机界面上展示大模型如何推理出行驶路线。尽管用户对此未必十分关心,但长期以来,自动驾驶的大模型算法一直被视为黑盒操作,许多企业难以解释其具体运行机制。
它能够呈现出这样的展示,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至少对于外行人来说,这会让它看起来更加高端,并且能够在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不得不承认,从之前的智能驾驶小蓝灯到这次的大模型推理演示,理想确实展现出了其作为营销大师的能力。理想也许真的认为在造车方面已经达到了顶峰。今天,理想还将车内的语音助手理想同学开发成了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我们对其实时图像识别功能进行了简单的测试,摄像头可以描述出现在屏幕上的电脑、书法作品和电源线,但对于奶龙还无法识别。
理想可能真觉得 造车造到头了编辑部的评价是,和 OpenAI 肯定还没法比,但体验也不错了,作为车企第一版就有这个水平,已经让人觉得惊喜。这些动作,都是理想在打智能牌。而它抛出人形机器人的概念,同样是想强化智能标签。这两年,车企做人形机器人可不只理想一个,马斯克早就搬出来了,国内这边小鹏、小米、比亚迪也都在做类似的东西。大伙儿可能觉得这是不是太跳跃了,但其实车企去搞人形机器人是件很自然的事,因为这玩意儿和搞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技能点,有很大的共通之处。
理想可能真的觉得在汽车制造方面已经到了瓶颈期,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始终面临两大挑战:如何使其动作更为灵活,以及如何使其大脑更加智能。所谓动作灵活,就是指如何通过各种电机设备,实现对机器人身体的精准控制。比如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不仅能够跳跃,还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理想可能真的觉得造车造到头了,机器人的这些控制技术与自动驾驶中的电机、方向盘、主动悬架等控制技术本质上是同一类,只是机器人的自由度更高,各种控制需要更加精细。至于脑子聪明,则是指机器人需要能够识别这个世界,理解人类的语言,从而更好地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
车里的大语言模型、环境识别技术和路线规划的决策能力,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一来,不难想象,制造出更智能的机器人似乎也是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理想的标签一直是冰箱、彩电、沙发、增程等。正是凭借这些标签,理想汽车在市场上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并成为新势力的领头羊。然而,理想汽车或许认为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已达到顶峰。但问题在于,这些标签所代表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目前市场上的问界、蓝山、零跑等车型也纷纷推出了类似的增程SUV产品。理想的基本盘已经变得非常拥挤。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车市环境下,理想汽车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我看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仅仅依靠传统的汽车制造标签已经不足以维持竞争优势。理想汽车必须加快在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步伐,以寻求新的突破。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可问题是,理想汽车今年投入大量资金打造的旗舰车型MEGA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除了宣传和定价方面的问题,MEGA在外形设计上也引发了广泛的批评,而这恰恰是最敏感的话题。从目前曝光的谍照来看,理想汽车未来的纯电车型可能还会延续这种尾部设计。理想汽车或许认为自己已经触及了造车的极限。按照理想汽车过去的策略,他们总是先推出旗舰车型,然后逐步向下延伸产品线。例如,L系列的第一款车型L9曾被宣传为“500万元以内最好的SUV”,这确实引起了轰动,并且推动了后续推出的L8、L7和L6等车型的成功上市。然而,此次MEGA的失败导致了原计划在下半年发布的三款纯电车型的发布时间推迟。更为棘手的是,高端纯电市场的容量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显著增长。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1月至7月,中国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4.5%,远超纯电动车10.1%的增长速度。以去年7月为例,售价超过30万元的纯电动车中,销量最高的车型是蔚来ES6,共售出5942辆。即便如此,对于理想汽车来说,目前在纯电动车领域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似乎有限。与此同时,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而智能驾驶领域中,华为的声音最为响亮,其智能驾驶系统不仅应用于鸿蒙智行,还被方程豹和岚图等品牌采用。
理想汽车或许认为造车已经走到瓶颈期,车企们逐渐意识到一个好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从理想汽车目前的举措来看,不论是全端智能驾驶,还是谈论一些似乎还很遥远的“硅基家庭成员”,其实质都是希望摆脱过去的标签,快速贴上“智能”的标签。至于人形机器人的计划,究竟是一个噱头,还是真的准备实施,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一位智能驾驶领域的从业者表示,采用全端智能驾驶后,进步显著,预计明年智能驾驶将有较大改进。然而在他看来,智能驾驶的竞争已经接近尾声,全端智能驾驶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今年行业内有许多人转向了具身智能领域,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理想汽车可能真的觉得造车这条路走到头了,已经开始调整方向,规划了汽车之后的发展战略。比亚迪等车企也显得十分积极。最近有消息称,比亚迪今年成立了未来实验室,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并在大规模招揽人才。从战略角度来看,我认为理想这一招非常领先,有点先发制人的意味,就看能否改变大家对它的看法。然而,仔细一看,这些战略举措似乎与特斯拉已有的布局相似,让我觉得理想似乎并没有提出太多新颖的东西。同时,我也为极越感到惋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7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