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能源时代的大门:吉林全钒液流电池百兆瓦级共享储能电站正式投入运营
科技快讯中文网
近日,我国在严寒地区建设的首套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共享储能电站在吉林松原乾安正式投产。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清洁能源存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为未来大规模推广此类储能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钒液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长寿命而备受关注,特别适合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存储。此次项目的顺利运行,展示了我国在技术创新和能源转型方面的决心与实力。 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能源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也意味着我们向着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相信我国的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该电站由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导建设和运营,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并且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也参与了建设工作。这种多方合作的方式不仅体现了国家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努力,也展现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深厚实力。融科储能在其中的角色,则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样的合作模式为我国在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未来的能源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的看法观点:这种多方面合作的模式对于推动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可以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有助于解决当前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表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决心和能力,有望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该电站坐落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水字镇,装机容量达到100MW/400MWh,总投资额为12.22亿元。它采用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这一技术以其高安全性和长久使用寿命而著称,同时还能提供长时间的调峰服务,并且电解液可以循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在大规模储能领域,这项技术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种储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电网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长,这样的创新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存储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应用推广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投产后将为吉林省13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配储容量,既解决了发电企业的配储难题,又发挥了大型储能设施显著的调峰效果,降低了发电企业建设配套储能的资金压力。据估算,该电站预计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约3亿千瓦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38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