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与本田联手打造:奢华座驾惊艳亮相!
快到年边了,没想到这位日本新势力人物竟在年底前,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大的惊喜。 这一事件无疑凸显了该人物在政坛上的迅速崛起以及其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此举不仅展现了其果断的决策风格,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无论如何,这都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抹不可预测的政治色彩。
本次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索尼本田再次携其AFEELA亮相,展示其存在感。
好消息是,这可能是它最后一次“亮相”了,预计今年底将正式上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辆外观酷似极氪007和智界S7混血儿的车型,售价竟高达899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6万元。 这个定价策略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样一款定位模糊的新车型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仍是一个未知数。尽管它的设计独特,融合了两款热门车型的特点,但高昂的价格可能会让不少潜在买家望而却步。当然,这也可能反映出制造商对自身产品有着极高的信心,认为其品质与性能足以支撑这一价格。无论如何,这款车型的最终表现如何,还需市场来检验。
在美国,这个价格在国内已经足够购买一辆路虎揽胜,甚至可以直接考虑入手一台保时捷了。
拿AFEELA1和这些车相比,相信正直诚实的网友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吧。。。之前小米SU7ultra之所以能卖80万,是因为三电机,拥有总计1138kw的功率,但这款AFEELA1除了能够用车机玩游戏、用手柄远程操控驾驶(这并不符合法规)之外,从纸面参数上看其实并无特别出众之处。
尽管官方没有明确提到前后电机总功率为360kW,与智界S7顶配相当,但其续航里程仅为300英里(约480公里)。相比之下,售价仅为13万元的小鹏MONA 03却能实现62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确实令人感到意外。 这样的续航表现似乎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同级别车型中,小鹏MONA 03以明显的优势胜出。对于消费者来说,车辆的续航能力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电动汽车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提升续航里程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是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希望未来的改进版本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你这五年磨一剑,就磨出来个这个?哎,散了散了。还记得2023年的CES上,索尼本田放出狠话,“中国电动汽车没有技术惊喜,只是把智能手机的图标拼在一起”。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近年来迅速崛起,但确实存在一些质疑声音。例如,在2023年的CES展会上,索尼本田曾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高度,甚至认为其技术成果仅仅是将智能手机的界面元素简单堆砌。这样的言论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让人对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思考。无论如何,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容忽视,未来或许需要更多实质性的创新来回应这些质疑。
那现在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惊艳?先说它的外观,这款车在亮相时,前脸怎么看都像是极氪007,但当它真正展示出来的时候,确实能够感受到66万元参考价背后的实力。这灯光效果和色彩搭配,完全不仅仅是灯带的效果,更像是装了一块显示屏。
好处是,这样就能展现更多的内容了,即使我不将其与PS5游戏绑定作为主题,我也可以用各种色彩来表达我的批评。
但问题是,这款产品的边框设计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真的是索尼的产品吗?本来外面就有一个全黑的外壳,现在里面又增加了一圈有明显色差的黑边,整体的精致感似乎还不如007系列。
再看车身,他是那种 A 柱前移 + 小溜背的设计,除了多个电动尾翼,其他都有点像智界 S7 。
甚至尺寸也与智界非常相似,车长接近4.9米,轴距为3米,因此内部空间也应该相仿。
不过嘛,它完全是美国组装的,我现在明白为什么价格这么高了。。。
内饰设计确实给人舒适的感觉。前排的屏幕布局合理,驾驶员面前有一块仪表显示屏,而中控区域则采用了一整块带鱼屏设计,并且两侧还配备了电子后视镜屏幕。如果再加上一块中央竖向的触控屏,那就更接近于智己的设计风格了。 这样的内饰配置不仅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也增加了科技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种布局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显示,使得驾驶员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这种设计也展现了汽车制造商对于未来科技趋势的把握,体现了他们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创新。
但问题还是黑边!黑边!你这连屏的质感,都快赶上 15 万的国产油车星越 L 了( 没有说它不好的意思 )。
这款车型内饰的70%采用了植物纤维、人造皮革和回收材料,从环保角度看确实值得称赞。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若要花费66万元购买这样一款车,可能会有些犹豫,毕竟这笔钱可以有更多选择。我个人认为,虽然环保理念很重要,但消费者在购车时也需要综合考虑性价比和实际需求。如何在环保与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可能是未来汽车工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款产品的几个主要设计,几乎涵盖了我们之前批评过的一些问题。半幅方向盘看起来非常时尚,但实际操作手感却大不相同,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电子后视镜也是如此,有人觉得使用起来有些吃力,也有人表示已经习惯了,不过厂商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后视镜选项。
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在于门把手的设计,这次他们彻底取消了传统的门把手,改为完全依赖手机和数字钥匙来开启车门。这样一来,今后发生碰撞事故时,我们就不再需要担心车门会自动弹出或断电的问题,因为外部根本无法打开车门。
要说还差什么,可能就是屏幕换挡了吧。。。当然,这车原本的亮点其实是智驾,毕竟从最早的版本开始,他就宣称全车 45 个传感器,达到 L3 的智驾水平,听着还挺吓人的。
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与等待,这款新车最终落地时,其传感器配置缩水至40个,且不再提及L3级自动驾驶技术。这40个传感器包括18个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9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传感器。对比极越07,这款车实际上只增加了1个激光雷达和5个摄像头。这些新增的传感器主要是为了提高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使车辆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视觉信息。 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尽管公司在宣传上可能有所保留,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在尽力提升车辆的感知能力和安全性。然而,这样的改动也反映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过程中,硬件配置的调整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考验,也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一种回应。
而且在外观设计上,AFEELA1头顶的这三个突起与蔚来的车型极为相似,只能说优秀的设计确实有其共通之处。不过,您提到的800TOPS算力的智能驾驶芯片,甚至不如蔚来ET5T的四颗Orin-X芯片,后者可以达到1016TOPS。
更别说,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单纯依赖硬件的阶段。尽管许多企业热衷于采用各种复杂的技术方案,但如果最终效果不如特斯拉所采用的纯视觉方案,那么这些技术可能只会变成消耗电力的累赘。 目前看来,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已经不仅限于硬件层面,软件算法、数据积累以及实际应用经验同样至关重要。特斯拉凭借其在视觉感知方面的深厚积累,确实在这一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技术路线没有发展空间。例如,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丰富的环境感知能力,使得车辆能够在更为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未来,自动驾驶系统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在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与创新,而不仅仅是在硬件或软件上单打独斗。各家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技术路径,以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
最后,终于来到这辆车最值得一说的地方——它的机械素质。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在雨天行驶过不规则路面时,车辆的稳定性表现相当不错。虽然我自己没有实际驾驶过这款车,但从视频中的表现来看,它的底盘调校和悬挂系统确实做得比较到位,这无疑提升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这样的表现对于喜欢驾驶或是注重车辆品质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总的来说,如果你卖30多万,我还可以为你辩护一番,但你卖66万,这些理由似乎就站不住脚了。也许在上市后,这款AFEELA1还会公布更多细节,但仅凭目前看到的信息来看,这款车的水平也就相当于国产车30万级别的,综合了极氪、智界、智己、极越、蔚来等车型的特点,甚至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和工艺方面,可能还未必能与它们匹敌。
除非你是出于对索尼品牌的忠诚,否则我建议你还是省下这笔钱去享受一下美食。这款新车的推出并没有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有两个版本。首批签名版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始接受预定,但要到明年年中才能交付,而其价格也并非89900美元,而是更高,达到了1029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5万元。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索尼汽车的定价显然偏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容易接受的价格区间。尽管如此,索尼的品牌效应和技术创新能力确实有理由让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不过,最终是否值得购买,还需要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来决定。
尽管这款车型的价格已经定为89900元,但消费者的选择仍然非常有限。可选的车漆颜色仅有白色、灰色和黑色,内饰也只有灰色和黑色两种选择。更令人遗憾的是,89900元的Origin版本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交付。不仅缺少了后排娱乐屏幕、电子后视镜以及较小的轮毂尺寸,连外观和内饰也仅限于全黑配置。 这样的配置选择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失望。对于许多期待这款车的消费者来说,这些限制可能会让他们重新考虑是否值得等待那么长时间。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拥有更多个性化选择的用户而言,这种单一的配置选项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希望制造商能够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提供更多样的配置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恐怕是索尼本田联合造车计划公布后,许多人的心声。索尼和本田合作造车,或许初衷很好,但现阶段的产品规划似乎并未达到市场的预期。与其耗费大量精力从零开始,不如考虑直接收购已经具备相应技术和市场的品牌,比如极越。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占领市场,还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等到他们自己的产品真正上市时,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恐怕也难以吸引足够的消费者买单。看来,两家公司在战略规划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更好地结合双方的优势,并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将是他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10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