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刷新预订纪录!10天10万台,驾驭未来的热潮!
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也是特斯拉今年最为关键的一款车——Model Y,在上市近五年后终于迎来了改款。 (注:由于当前时间为2025年1月,因此“卖了5年”这部分内容保持不变。)
要说这款车确实非常火爆,官网一上线,车辆还未到店,订单就已经爆满。有人根据订单号推测,仅仅10天时间,订单量就已经突破了10万单。
当然啊,前两天脖子哥也提前试驾了一波。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车友对这款新车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特意安排了一场特别的测试活动。我们在赛道上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并且还租用了老款Model Y作为对比,只为给大家带来焕新版Model Y的首发测评。
焕新版Model Y在外观设计上与Model 3截然不同,但在其他方面如性能和配置上的变化则与预期相差无几。 这种设计上的大胆尝试表明特斯拉正在寻求通过不同的视觉元素来区分其产品线中的不同车型。然而,在核心功能和用户体验方面,新版本似乎并没有带来太多惊喜。这或许会让期待重大革新的消费者感到有些失望,但对于那些更看重品牌和设计感的用户来说,这样的更新依然具有吸引力。
那话不多说,那我们还是先从新款Y的外观上最显眼的一些变化开始谈起。
首先是前脸进行了大幅改动,老款Y呈现出一种可爱的圆润风格,而新款Y则全部换用了直线设计,整体看起来更加犀利凶猛。
最明显的,也是争议最大的就是这个贯穿灯。
尽管大家也了解它受到了Cybertruck的设计启发,但它并未采用一体化设计,而是选择了成本较低的三段式设计,各灯带间的间隙也比较明显。
因此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说实在的,真的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小鹏的。
而且它的转向灯隐藏在贯穿式尾灯之中,不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
不仅是保险杠、灯组变了,新Y的机盖及两侧翼子板也一并改了,都变得更加锋利。此外,后视镜还加入了一个“风刃”设计,以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 这样的改动不仅让新车看起来更加动感,同时也提升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燃油效率。外观上的变化无疑增加了车辆的吸引力,而空气动力学的改进则进一步增强了其实用性。整体来看,这次改款既注重了美学设计,又兼顾了功能性,体现了制造商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新款车型在前保险杠下方增加了一个盲区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并不参与辅助驾驶功能,仅用于扩展驾驶员的视野,实用性还是不错的。不过,仍然没有配备360度全景影像系统,这在2025年的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足。
车尾的漫反射尾灯,是这次新 Y 最惊艳的地方,整个内嵌式的灯带均匀地洒到一条金属拉丝面板上,效果相当不错,天暗下来的时候感觉贼像星球大战的光剑。
除此之外,摸了实车后我发现,尾门的这部分竟然采用了塑料材质,维修成本可能会有所降低。 从材料选择的角度来看,厂商使用塑料材质不仅有助于减轻车身重量,还能有效控制成本。当然,这也引发了一些关于耐用性和长期维护成本的讨论。塑料件在轻微碰撞中的修复确实更为便捷和经济,但其耐久性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高端车型的期望,仍有待观察。总体而言,这一设计选择既体现了对成本效益的考量,也反映了汽车制造商在轻量化技术上的不断探索。
而尾部下方的扩散器,肉眼可见其尺寸增大,并采用了收窄设计以优化气流。结合前部的各项空气动力学改进,这一系列措施使新车Y的风阻系数降低了……0.01。
看完外观,咱接着瞅瞅内饰。
车内整体就是一个加高版的焕新 3 ,设计上其实没有什么值得聊的,改了环抱的氛围灯,大了一丢丢的屏幕,前排座椅多了通风,后排座椅有了加热,还有了个 8 英寸的后排控制屏,这些都和 Model 3 如出一辙。
说点细节,首先是拨杆。
可能是因为焕新3中的拨杆设计全面取消后反响不佳,这次在新车Y上,转向拨杆得以保留,而换挡功能仍然采用屏幕操作的方式。 这样的设计调整显示出厂商对用户反馈的重视。虽然转向拨杆的保留无疑增加了驾驶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屏幕换挡的操作方式是否能够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仍有待市场验证。无论如何,这种变化体现了制造商不断寻求平衡用户体验与技术创新的努力。
这款新的转向拨杆设计得较为纤细,仅用于控制转向灯,而远光灯则仍然位于方向盘上操作。此拨杆并未采用许多车辆所使用的轻拨变道、重拨转弯的双阶段设计,而是单一阶段,并且其行程非常短。
尽管这款塑料材质看起来不够精致,给人一种很廉价的感觉,但使用起来肯定还是不错的。编辑部购买了焕新版Model 3的车主现在可能已经感到失望了。
新款座椅的支撑性能有所提高。我觉得老款Y的座椅背部设计不太贴合身体,坐着总感觉不舒服,这里那里都不合适。但是这款新座椅坐起来舒服多了。
官方数据是,新款后排的坐垫加长了 15mm ,大腿支撑更好,头枕也加宽 17mm 。而且靠背变成了电调,还加了座椅翻折时的防夹功能。
在后备厢的设计上,现在配备了电动调节放倒按钮,不仅能够实现悬停功能,还解决了前后排座椅可能发生的冲突问题,前排座椅会在必要时自动做出调整以避免冲突。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现代汽车制造商对于细节和用户体验的关注。通过引入电动调节和悬停功能,使得后备厢的操作更加便捷和人性化。而前后排座椅之间的智能协调,则进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适度和空间利用效率。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设计,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优质的驾驶体验。
还有个实用的是焕新 Y 用上了隔热天幕,之前老 Y 那玻璃太不隔热,夏天都给人烤一头汗,这次加了一层镀银,把热量给反射出去,官方说反射效率提高 7 倍。
而在实车上,我发现天幕后头这个位置还留出了一段空隙,特斯拉工程师的说法是为了不影响手机信号,就是不知道天热的时候这里会不会烤脑袋。
其他的就是一些小改动,比如长续航版扬声器从 14 个增加到 16 个,但标续的扬声器是 14 个减到了 9 个,高配增,低配减,拉开配置的差距。
还有前备厢多了一个排水孔,钓鱼佬狂喜。
静态差不多就这些,咱再看看这车的驾驶变化。
不出所料,这台车底盘和焕新 3 一样,更软更家用了。
从实际体验来看,老款Y底盘的调校非常硬朗,致力于将每一分路面反馈都传递给驾驶者,因此乘坐后排时会感觉比较颠簸。
新 Y 明显悬挂的初段会更软,它会把路面信息更柔和地传递进车内。开的再激进一点,就感觉到这套悬挂的中后段还是会偏硬的,在更极限的状态下也有不错的支撑。
除了悬架,焕新 Y 的转向手感也变柔和了。
老款 Y 的指向性非常敏感,中心区几乎没有虚位。
如今这辆车的电子味儿更浓了,转向时的手感变得轻了一些,路面反馈的信息也减少了许多。尤其是当转向助力调节到最大时,我感觉就像是在操作一个电机。此外,在转向中心区域似乎存在一点点的旷量,需要多转动一些角度才能让车头跟上方向的变化。
老实说,新款的转向少了很多沟通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但我也承认这更符合家用车的设定。
动态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俩,更软和悬架和更柔和的手感会让你开这台车的时候更放松,其他的像非常线性的电门和刹车标定,这一直都是特斯拉的强项,尤其这个刹车,还是又线性,踏板又硬。
在剩余的动力配置上,焕新Y没有太多变动,只是最高时速从217km/h下调至201km/h,可能是为Performance性能版预留空间吧。
而在续航上,新增的Y车型标准续航版电池容量增加了2.5度,而长续航版则保持不变。尽管外观上进行了空气动力学细节的优化,导致能耗更低,CLT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也有所提高。由于我们之前的试驾都是在赛道上进行,驾驶方式过于激烈,因此结果不具备太多参考价值。未来有机会的话,我们会选择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更为真实的测试。
此外,此次Y车型升级对NVH性能进行了全面改进,优化了密封设计,并采用了前后排双层隔音玻璃,实际驾驶体验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车厢内的静谧性有了显著提升。
我们的实测数据是,车速 60km/h ,新 Y 是 55dB 左右,老 Y 是 61dB 左右;车速 80km/h ,新 Y 是 58dB 左右,老 Y 是 62dB 左右;车速 120km/ ,新 Y 是 65dB 左右,老 Y 是 68dB 左右。
之前特斯拉的车型使用久了经常会出现异响问题,我们租的这辆行驶了五万公里的老款Y已经响得有些严重,不知新款Y以后是否会有所改善。
ok ,关于焕新 Y 的试驾差不多就是这些。
看得出来,新款车型确实对之前的问题做出了有效的改进,采用了更加柔软的悬挂系统,并增加了更多提升舒适性的配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尽管这款车原本的能耗已经相当低,新版本竟然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耗。这些改进使新车型在各方面都显得更加完善。 这样的升级无疑提升了驾驶者的整体体验,特别是在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这两大因素往往是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点。通过优化悬挂系统和增加舒适性配置,汽车制造商不仅回应了用户的需求,还展示了其持续创新和提高产品性能的决心。这种不断提升产品力的做法值得肯定,也预示着该品牌在未来可能取得更大的市场成功。
与其他新兴品牌相比,它们已经配备了诸如360度全景影像、800V高压系统、大语言模型等先进功能,而这辆车仍然尚未搭载这些配置。特斯拉备受瞩目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也没有太多新的进展。
在我看来,新Y的这次升级确实与iPhone的年度更新模式相似。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粉丝基础,以及卓越的软硬件配置,新Y并不需要进行革命性的改进。一些细节上的优化和提升就足以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这种策略不仅能够稳固现有的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 通过这种方式,新Y可以持续吸引那些追求新鲜感但又不希望牺牲现有体验的消费者。对于品牌来说,这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既保持了产品的竞争力,又避免了大规模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
尽管2025年刚刚开始,国产汽车品牌对特斯拉Model Y的挑战仍在继续。尤其令人期待的是小米计划在6月推出的YU7车型。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重新改版的Model Y能否在今年重现每月销量突破6万辆的辉煌,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随着科技与创新的不断进步,国产电动车品牌的崛起无疑给传统电动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冲击。小米作为新进入者,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广泛的用户基础,YU7的推出必将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面对小米等品牌的强劲攻势,特斯拉要想继续保持其市场领先地位,不仅需要依靠其品牌影响力,更需在技术创新和服务体验上下足功夫。因此,重新设计的Model Y能否再次取得成功,不仅关系到特斯拉自身的命运,也反映了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春节假期我们将推出一期纯电SUV的大横评,这期节目将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特斯拉现款Model Y与国产新势力车型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对比评测不仅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各款车型的特点和优劣,还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欢迎关注,一起期待这场电动车领域的精彩对决吧。 通过这种全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品牌在设计、性能、智能化配置等方面的异同。这对于那些正在考虑购买纯电SUV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参考资源。同时,这也为各大车企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有助于整个行业向着更加成熟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