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革新:2030年后或颠覆能源产业格局!
2月16日消息,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池的CTO孙华军表示,当前固态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阶段,预计到2030年左右,固态电池将会实现较为稳定的商业化应用。 这一预测不仅体现了科技发展的渐进性,也反映了比亚迪对固态电池技术的信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还有助于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为实现更清洁、更高效的交通出行提供可能。
比亚迪预计,预计在2027年左右开始进行示范装车的批量应用,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可能会在2030年之后实现。
孙华军表示,经过测算,在规模化生产之后,固液电池的成本可以逐渐趋近,液态的三元电池与固态的三元电池在理论上有望实现成本持平。这表明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未来的电池市场可能会迎来新的格局。固态电池因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备受期待,但其高昂的制造成本一直是一个瓶颈。而液态电池则因为技术成熟和成本控制较好而占据主导地位。一旦两者成本能够趋于一致,无疑会加速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为新能源汽车和其他储能应用带来更优的选择。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也预示着未来能源存储领域的多样化发展。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和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固态电池将逐步缩小与液态电池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实现成本上的竞争力。
他认为,产品的综合实力还需全面考量,车辆的电池寿命以及充电便利性是关键因素,充电问题可能是其中的核心所在,而功率性能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小。
增加活性物质的比例,并大幅减少电解质的使用量,是从设计角度确保低成本的因素。
另外要保证制程的稳定,也是降成本的最重要保障。
此前,宝马研发负责人Frank Weber指出,固态电池全面推广还需大约10年时间,“固态电池是未来的趋势,但我们至少要等到下一代车型才能看到其实现大规模应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