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呼吁车主共同升级,共创智能出行新纪元
4月13日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期,多位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反映,由于3G基站撤网,导致车联网功能受到影响,涉及的品牌包括奇瑞新能源等。记者通过车质网、黑猫投诉等平台发现,关于“3G基站撤网致车联网受限”的投诉量较大。经车质网搜索“车机无法联网”关键词后,相关投诉事件已超过6000条。
近期有车主反映,部分搭载3G网络T盒的车辆出现了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对此,记者向某车企的官方客服咨询,对方解释称:“由于国家加速推进4G/5G网络建设,部分地区已经撤除了3G基站,这直接导致一些使用3G网络T盒的车辆服务中断。”客服进一步补充道,由于这些车型的质保期早已过去,且这一问题并非车辆本身的设计或制造缺陷,因此车主需自行承担相关维修费用。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虽然为社会带来了便利,但也对旧设备的兼容性提出了挑战。车企在设计车辆时通常会考虑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但面对快速迭代的技术环境,如何平衡成本与用户体验,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及车载通信这样的关键功能时,车企或许可以提前规划好后续的服务方案,以减少用户因技术更新换代而产生的困扰。此外,这也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应更加关注相关硬件的升级潜力,以便在未来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
从报道获悉,面对这一现象,许多消费者指出,车企在产品设计与销售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应当对相关问题承担一定责任,并考虑分担部分升级费用。 在我看来,车企作为技术提供方和市场主导者,有义务确保产品的长期可用性和用户体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更新成为提升车辆功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消费者因未能及时获取免费升级服务而感到不满,这不仅反映了企业在售后服务中的不足,也提醒我们需进一步明确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权责边界。未来,希望车企能够更加注重用户需求,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同时,行业也需要建立更为透明和合理的收费标准,避免因费用争议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对此,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吴劲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看消费者与汽车企业签订的《购车合同》中是否包含相关条款的约定。如果《购车合同》明确规定车联网服务依赖于3G网络,并且提到未来可能会因为技术升级而影响相关功能,那么汽车企业在责任承担方面可能会相对较轻。反之,如果未能充分告知消费者有关网络依赖的风险,在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可能由于未履行告知义务而承担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666秒